三国吴宝鼎二年(267)置,属安成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北三十五里沙市。隋开皇中废入泰和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南平州。八年(625)又废。显庆四年(659)复置,属吉州。治所即今永新县。元
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南林城镇。清同治《长兴县志》 卷2引 《旧志》: “林城桥在县西南四十里。”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广武县置,属阴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一说在今平武县东北。取阴平郡与广武县各一字为名。南朝宋属北阴平郡。梁废。西魏复置,属江油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二十里古城
即今贵州黎平县南皮林乡。为下皮林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“国佐本洪州司特洞寨苗,颇知书,尝入永从学为生员,素桀黠,皮林诸苗推服之。”“皮林”系侗语音译,意为笔架。即今贵州省黎平县南皮林。明万历二十八年
一名泽多泉。在今陕西富平县西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 泽泉水 “出沮东泽中,与沮水隔源,相去十五里,俗谓是水为漆水也。东流径薄昭墓南,又径怀德城北,东南注郑渠,合沮水”。《长安志》: “泽多泉在县西一十三
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 三环西路甲31号。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,故俗称大钟寺。建于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,规模宏大,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菩萨殿、藏经楼、大钟
即今贵州黄平县东北二十五里东坡乡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万历中,播酋杨应龙作乱,“焚东坡、烂桥,楚、黔路梗”。
在今甘肃古浪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 黑松林山 “在古浪县东四十五里。上多松”。
在今四川仁寿县城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0隆州:乐道园“在州东凤门外。城中游赏惟此独盛。文与可有诗”。为宋丞相何㮚读书处。
在今广东清远市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清远县: 清远峡营 “在县东峡山下,亦曰峡口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