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平山
在今浙江余杭市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93盐官县: “ (临平) 湖在临平山南。” 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 临平山,“ 《祥符经》 云: 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。山高五十三丈,周围十八里……山上有塔,有龙洞、砺洞,有天井,下有东岳庙、景星观,峙立两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仁和县: 临平山 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山周十八里。平旷逶迤,无崇冈修阜,其巅一名丘山”。唐张祜有 《寓居临平山下》诗。
在今浙江余杭市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93盐官县: “ (临平) 湖在临平山南。” 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 临平山,“ 《祥符经》 云: 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。山高五十三丈,周围十八里……山上有塔,有龙洞、砺洞,有天井,下有东岳庙、景星观,峙立两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仁和县: 临平山 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山周十八里。平旷逶迤,无崇冈修阜,其巅一名丘山”。唐张祜有 《寓居临平山下》诗。
一作丁溜县。西晋太康七年(286)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①唐置,属羁縻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。北宋属商州。后废。②唐渤海国置,为庆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八连城(半拉城子)。辽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珲春市西八连城。为龙原府治。辽灭渤海国
①东汉永元八年(96)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吉水县北十五里固洲。兴平二年(195)为庐陵郡治。三国时属庐陵郡。西晋太康中又为庐陵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名庐陵县。②三国吴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后属羁縻穹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一作画国。 商代方国。 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。 《甲骨文合集》28319: “戊王其田于擒大狐。”即此。
北宋置,属曲水县。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白龙江西岸。《清一统志·龙安府》:方维故城“在平武县东北。……《县志》:方维城在今县东二百二十里”。
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:石洞水在“县西南十里。源出县南二十里竹山洞,北流经杨河山,会白沙水,过县治南南浦桥下,绕学前为学前江,又东北出城合于龙河”。
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共城县置,属卫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。明昌三年 (1192) 改为苏门县”。古县名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改共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辉县市。属河北西路。明昌三年(11
又名侯谷水、胡甲水。即今山西祁县东昌源河。源出山西平遥县东南,向北纵贯祁县境入汾河。《水经· 汾水注》: 侯甲水 “发源祁县胡甲山,……又西北历宜岁郊,径太谷,谓之太谷水。出谷西北流,径祁县故城南,自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。宣帝甘露元年 (前53) 封梁孝王子宏为侯国。东汉改为昌虑县。西汉甘露元年(前51年),宣帝封鲁孝王子刘弘为昌虑侯,改昌虑县为侯国,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