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丹寨县

丹寨县

1941年由丹江、八寨二县合并设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在原八寨县城(今贵州丹寨县)。取二县名各一字为名。


在贵州省东部、清水江上游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940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万。辖3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。明天坝长官司(治天坝)地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年)废天坝长官司,雍正六年(1728年)置八寨厅,治今志八寨。乾隆十二年(1747年)徙厅治于龙井铺(今县城)。1913年废厅,改置八寨县,属黔中道(1914年改名镇远道)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撤丹江县,其西部地并入八寨县,丹江、八寨各取一字,改名丹寨县。1949年属独山专区。1952年丹寨县改设丹寨县苗族自治区,属都匀专区。1955年改置丹寨苗族自治县。1956年撤自治县复置丹寨县,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1958年并入凯里县,1962年析出复置。地处黔东低山丘陵西南部与黔南山地东部交界地带,雷公山支脉延伸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森林覆盖率29%,为省内林业县之一,主产松、杉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、马铃薯、烤烟为主,并产茶叶、油桐、油茶、五倍子、杜仲、木耳、山苍子、魔芋等。矿产有金、汞、铅、锌、磷、煤、铁、铜、重晶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、硅矿石等。工业有省属金汞矿和县办酿酒、农机、印刷、粮油加工、陶瓷、铅锌选矿、冶炼、金属镁等厂。民族蜡染工艺精湛,被称为“蜡染之乡”。汞矿开采历史悠久,为省朱砂、水银重要产地。特产白皮纸。隆三、都丹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金瓜洞、摆泥石龙、打鼓井、夹岩风光、鼓楼坡、番瓮苗寨、飞水岩瀑布、石桥白皮纸作坊、龙洞碑刻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咀堡

    明置,属金州卫。即今辽宁普兰店市东北红水铺。明《全辽志》卷2:红咀堡“原废,嘉靖三十三年新复”。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83金县:清水河“又东南径红咀城子村西,村为明红咀堡故址”。

  • 金陵山

    又名钟山、蒋山、紫金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。《元和志》 卷25上元县 “钟山”条引 《舆地志》: “古金陵山也,邑县之名由此而立。”见“钟山(1)”。

  • 惠么 (麽) 部

    又作维摩部。宋大理置,属最宁府。在大维摩山上 (今云南砚山县东部)。元改维摩州。

  • 和良州

   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
  • 岐惬县

    西晋置,属巴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一百里岐坪镇。南朝宋废。

  • 浑麻出海

    今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科布多东之哈腊乌斯湖及哈腊湖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·牀兀儿》:“成宗崩,武宗时在浑麻出之海上,牀兀儿请急归定大业,以副天下之望。武宗纳其言,即 日南归。”

  • 毗桥

    在今四川新都县南十里毗河上,为通成都之要道。《晋书·李特载记》: 太安初,李特攻成都,“使李骧与李攀、任回、李恭屯军毗桥,以备罗尚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一年 (870),南诏攻成都,“王昼以兴元

  • 陇城县

    ①北魏置,属略阳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。西魏改名略阳县。隋开皇二年(582)又改为河阳县,属秦州。六年(586)复为陇城县。唐末废。②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)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天

  • 绳桥

    ①在今四川茂县北,为岷江渡桥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 “普通三年置绳州,取桃关之路,以绳为桥,因作州称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绳桥“旧在州北汶江上。《寰宇记》: 梁置绳州,以绳为桥也”。②在

  • 阿由勒哈庙

    即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北阿优勒海。本世纪40年代始为浩齐特右翼旗驻地。“阿由勒哈”,蒙古语意为沟道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