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丹山

丹山

①亦名丸山,又作凡山。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朱虚“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,世谓之凡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临朐县“丹山”条引《大事记》:“轩辕征不道,东至海,登丸山,或讹为凡山,俗谓之丹山。西丹河、白狼河皆源于此。”

②在今湖北巴东县西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夏后启之臣曰孟涂,是司神于巴。人请讼于孟涂之所,其衣有血者乃执之。是请生居山上,在丹山西。”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有大巫山“神孟涂所处……丹山西即巫山者也”。

③又名龟山。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一里沅江南岸。山中有丹山洞,洞中原有清康熙年间所建丹山寺。下有钟鼓洞,深里许。临江峭壁有“壁立万仞”、“碧水丹山”、“寰海镜清”等石刻。明王守仁、薛瑄等有诗纪游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巴东县西。《水经注》:神孟涂所处。《山海经》曰:夏后启之臣孟涂,是司神于巴。巴人讼于孟涂之所,其衣有血者执之,居山上。郭景纯云:丹山在丹阳,属巴。丹山西,即巫山也。 (2)村名。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。属公坡镇。人口730。明末清初从本县后坡村迁此。单姓置居,靠山,取名单山;因“”与“丹”谐音,转今名。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。有公路东通公坡墟、西通二公堆墟。为近代琼剧艺术家吴法凤故里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兴寨

    北宋置,属阳曲县。即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六十里杨兴乡。北宋置,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杨兴村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阳曲县有百井、阳兴二寨,即此。

  • 古交镇

    即今山西古交市。旧属交城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蛇窝泊

    在今山东栖霞县东南三十里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3: 蛇窝泊 “有三源: 一出钜齿山西南经跳鱼台转黄条,一出玉皇顶转初家疃经河崖村,一出唐山后经朱留村,总会于蛇窝泊,入莱阳五龙泊”。

  • 万庄

    即今河北廊坊市西北二十二里万庄镇。清乾隆《东安县志》卷2:万庄镇“离城五十里”。

  • 太公路

    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太公城(今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东岸达冈)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府。后废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于太公城置,治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东岸拉因公县。属

  • 孔子山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北九十里,与新洲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黄冈县:孔子山“在县东百里。俗传孔子自陈、蔡适楚时登此,盖传讹也”。

  • 祝公桥

    即今江西铅山县南祝公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铅山县: 祝公桥 “在县西南十五里。《闻见录》,自祝公桥三十里至葫芦岩,又三十里即崇安之桐木关,为入闽之间道”。

  • 平郭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南六十里熊岳镇稍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平郭县:“有铁官、盐官。”西晋废。②金大定七年(1167)改咸平县置,为咸平府治。治所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。元废。古县

  • 胖镇场

    亦名胖子店。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仓山镇。民国 《中江县志》 卷2: 胖镇在 “治南百八十里”。

  • 六安国

    西汉元狩二年(前121)分九江郡置,治所在六县(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北城乡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霍邱、六安以西和河南固始县地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)并入庐江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