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武军
唐方镇名。建中三年(782)置,治所在定州(今河北定州市)。领定、易、沧三州。后辖境有变化,较长期领易、定二州,相当今河北拒马河与唐河之间地区。北宋建隆二年(961)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建中四年(783年)置,治定州(治今河北定州市)。领易、定、沧三州。后沧州改隶横海军节度使。北宋初省。
唐方镇名。建中三年(782)置,治所在定州(今河北定州市)。领定、易、沧三州。后辖境有变化,较长期领易、定二州,相当今河北拒马河与唐河之间地区。北宋建隆二年(961)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建中四年(783年)置,治定州(治今河北定州市)。领易、定、沧三州。后沧州改隶横海军节度使。北宋初省。
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徐沟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徐沟县: 象谷渠 “在县城下,流分三道,环绕东西,分灌民田,盖居民引象谷水为渠也”。
古名三山谷。又名辰山、思邛山、九龙山。土名饭甑山。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,与江口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处。海拔2494米。《黔记》: 贵州山,以梵净山为第一。《清一统志·松桃厅》 引 《九龙
五代南汉置,为常乐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三十里石康镇。北宋属廉州。元属廉州路。明属廉州府,成化八年(1472)废入合浦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石康。属廉州
南朝宋置,属西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北浠水县。梁改名浠水县。即“希水县”。
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彭水县 “恶岩” 条下: “县东百七十里又有梅子坡,路通湖广之散毛、盘顺、思南诸土司,为襟要处。”
北宋置,属新都县。在今四川新都县北二十里军屯乡。(1)在河北省故城县西南部。面积31.3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军屯,人口 1720。据载,明永乐年间官府派十二军户在此定居,故名。1953
即今湖南保靖县东南四十四里葫芦镇。清严如熤 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葫芦寨 “乱山合沓,小坪平衍,为由保至乾州必由之路”。清乾隆征苗时设立台站于此。
在今广东仁化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仁化县: 青云峰在 “县北五十里。高耸凌云,一水萦回,四山环拱”。
即今广东揭阳县东玉窖镇。东接潮州市界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海阳县西南有玉窖墟。
元置,属全州路。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五十里湘江岸。明置驿。清置巡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