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泥泾镇

乌泥泾镇

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华泾。元置巡司及太平仓芦子税课局于此。元贞年间黄道婆自崖州返乌泥泾,传授纺织技术,遂发展成为当时著名棉纺织手工业中心,至明中叶始趋衰落。


古镇名。在今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东湾。地当乌泥泾河东通黄浦江之枢纽,交通便利,南宋末已成聚落。元代上海是海运要地,曾在此建太平仓,储藏漕粮。人口稠密,市集繁荣,为松江府内大镇。元贞年间,黄道婆从崖州返镇,传授纺织技术,遂成为全国著名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设税课局。中叶以后,由于乌泥泾河不断淤涸,渐失交通之利,逐渐衰落。嘉靖中,经倭寇焚掠,寥落不振,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,废税课局。清康熙、雍正年间镇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海道

    1925年由胶东道分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福山县(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烟台、蓬莱、招远、栖霞、龙口、莱阳、莱西、海阳、文登、荣成、乳山等市县地。1928年废。

  • 䍧柯县

    即牂柯县。 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䍧柯郡: “䍧柯县, 带郡。”

  • 上都

    ①即上京。京都的通称。东汉班固《两都赋》:“实用西迁,作我上都。”②对陪都而言,称首都为上都。北齐以晋阳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为下都,称京都邺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)为上都。唐宝应元年(762)以

  • 上蔡

    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魏章率师及郑师伐楚,取上蔡。”古邑名。本名蔡。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。周武王封弟叔度于此。其后蔡平侯自此迁新蔡,蔡昭侯又自新蔡迁州来(今安

  • 东湖铺

    即今湖南耒阳市东五十二里东湖乡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耒阳县东有东湖铺。

  • 定城

   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十里。《晋书·姚泓传》:刘裕将檀道济等攻潼关,秦将姚绍出战,“道济率王敬、沈林子等逆冲绍军,将士惊散,引还定城”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渭水又东径定城北。《西征记》 曰:城因原立。《述

  • 玉垒山

    ①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隅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绵虒县:“玉垒山,湔水所出。”西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包玉垒以为宇。”东晋郭璞《江赋》:“玉垒作东别标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7灌县:玉垒关“在县西玉垒山下”。②在

  • 加罗希

    古地名。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北岸的柴也。为古代横越半岛交通线主要港口之一。见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“真腊国”条。清陈伦炯《海国闻见录》译作斜仔。

  • 大雷池水

    亦称雷水、大雷水。源于今湖北黄梅县东南,经安徽宿松县流入望江县东南,积而为池,谓之雷池。又东流在雷港入长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6引《元和志》:大雷池水“西自宿松县流入县界,东南积而为池,经县而入于江”。

  • 青居街

    又称青居场。即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。民国 《南充县志》 卷1: 青居场 “在治南三十里青居山下,前后津之间。建市于乾隆三十八年,扼南道水陆之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