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口镇
旧作桥口镇,属长沙县。即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三十四里乔口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南省望城县西北部、湘江西岸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乔口,人口 6020。柳林江在此汇入湘江,柳林江又名乔江,故名。为古老集镇,唐杜甫有《入乔口诗》。旧有三贤堂,祀屈原、贾谊、杜甫。元元统年间设乔江书院。明、清置巡检司。1949年属和平、合志乡。1958年属靖港公社。1985年置乔口镇。产稻、鲜鱼、菱藕。有弹力絮片、纺织、羽绒制品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湘江可通航。
旧作桥口镇,属长沙县。即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三十四里乔口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南省望城县西北部、湘江西岸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乔口,人口 6020。柳林江在此汇入湘江,柳林江又名乔江,故名。为古老集镇,唐杜甫有《入乔口诗》。旧有三贤堂,祀屈原、贾谊、杜甫。元元统年间设乔江书院。明、清置巡检司。1949年属和平、合志乡。1958年属靖港公社。1985年置乔口镇。产稻、鲜鱼、菱藕。有弹力絮片、纺织、羽绒制品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湘江可通航。
一作铁坚古、迭怯里古。在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扎布河流域。《元史·囊加歹传》:“武宗在潜邸,囊加歹尝从北征,与海都战于帖坚古。”
明置,属靖虏卫。在今甘肃白银市东南共和乡(打拉池)。《清一统志·兰州府二》:打剌赤堡“在靖远县东七十里。其地本名癿麻川。明天顺中,官军讨满四,分道出此。成化十年巡抚马文升置堡”。
又名报宁禅寺。北宋置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建康府:半山寺,“半山报宁禅寺,王荆公故宅也。由东门至蒋山此为半道,故以半山为名。元丰七年公病既愈,乃请以宅为寺,因赐额为报宁禅寺”。《方
即今江西吉安市东南陂下村。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公略县后曾迁治于此。
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八里。村中有清泉寺。相传元末华云隐居于此,故名华家寺。后讹为华甲寺。此地发现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。
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两崖壁立,下有一孔,若鲇鱼口,长十余里。乌江经此,湍流澎湃,险不可言。”
在今贵州遵义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 “遵义底塘铺”条下:又有“白蜡坎铺”等, 皆戍守处。
①明置,属景东府。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文龙。②明置,属昆明县。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大板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: 板桥驿在“府东三十里。又东达杨林废县六十里。明初沐英等征云南,师至板
在今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徐达建,为明长城一关隘。清筑城楼,为扼守京都之北门。口外丛山夹谷,形势险要。也是连接边塞与内地交通要道,为汉、蒙商贸集散地。
即石鼓书院。在今湖南衡阳市北石鼓山。唐李宽读书其中,刺史吕温访之,有《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》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