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乾县

乾县

①1913年降乾州置,属陕西关中道。治所即今陕西乾县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②1913年改乾州厅置,属湖南省。治所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。1914年改为乾城县。


(1)旧县名。1913年由乾州厅改置,治乾州(今湖南吉首市南乾州镇)。1914年更名乾城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西部、黄土高原南缘。属咸阳市。面积994平方千米。人口54.7万。辖14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以境内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得名。战国秦为好畤邑。秦孝公十二年(前350年)置好畤县(今城关镇东好畤村),属内史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属右扶风。东汉省。西晋元康中复设,治迁今好畤村东南,属扶风国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分好畤县漠谷河西部析置莫西县,治今乾县西北,好畤县为扶风郡治,莫西县属武功郡。北周建德三年(574年)省好畤入莫西县,属扶风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莫西县改称好畤县,大业三年(607年)省入上宜县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再置好畤县,属雍州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移治于今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。文明元年(684年)析好畤、醴泉等五县地于今城关镇设奉天县,属京兆府。乾宁二年(895年)在奉天城置乾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废乾州,政和七年(1117年)又以奉天县置醴州。金天德三年(1151年)复为乾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撤销奉天县,辖地由乾州直辖;五年又将好畤县废入乾州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升乾州直隶州。1913年撤州设乾县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邠县分区,1950年属宝鸡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61年属咸阳专区,1968年属咸阳地区,1983年属咸阳市。地处关中盆地区西北部。泔河、漆水河、漠谷河流经境内。为宝鸡峡引渭和羊毛湾水库灌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籽为主。石灰石储量丰富。工业有机械、电子、建材、医药、食品等。西兰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乾陵、靖陵和永泰公主、章怀、懿德太子墓组成的唐代古墓群。当地“弦板腔”为陕西优秀剧种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津卫

    明永乐二年筑城置戍,三年(1405)置卫,属直隶。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附近。因永乐帝于此渡河而名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在南门外出土《重修三官庙碑记》:“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,圣驾尝由此济渡沧

  • 押西城

    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。宋大理属腾冲府。元代改镇西路。南诏置,即今云南省盈江县。属永昌节度使。

  • 良禾岭巡司

    明置。在今安徽祁门县西九十里良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祁门县:“西南有良禾岭巡检司,后移于苦竹港。”

  • 拜泉县

    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析依克明安旗地置,属海伦厅。治所在大泡子 (今黑龙江省拜泉县)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拜泉县: “原名巴拜泉即那吉泊,土名大泡子,县以此名。” 1912年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

  • 佳木达宗

    又作江达宗、札木达城。即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: 佳,即佳囊也; 木,语词。城在佳囊楚旁,因以为名。”

  • 黄冈寨

    即今河南禹州市东南三十六里黄岗店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2: 同治五年 (1866) 七月,清军 “至禹州黄冈寨”。

  • 白泥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播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。元至正末改为白泥州。

  • 小坪寨

    在今贵州天柱县西南(今属剑河县)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,古州蛮起事,杨文进讨,至沅州,伐山开道二百里抵天柱,遂涉苗境,营小坪。即此。在今贵州省天柱县西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年),杨文讨古州蛮,涉

  • 泥功山

    一作泥公山。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。《南齐书· 氐羌传》: 明帝建武二年 (495),“虏亦遣伪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据泥公山以相拒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成州: “今于同谷县西界泥公山上权置行成州

  • 官寨

    ①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辽州》: 官寨 “在榆社县北,接和顺县界。四面陡绝,惟一径可登。山巅平旷,可容数百人”。②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(即小江) 北侧的坝冈附近。清代属腾越州大塘隘土把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