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祐县
五代汉乾祐二年 (949) 改乾元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。金废为乾祐镇。元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复置,属奉元路。三十一年(1294) 又废。
古县名。五代汉乾祐二年(949年)改乾元县置,治今陕西省柞水县。属京兆府。金废入乾宁县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复置,三十一年废。
五代汉乾祐二年 (949) 改乾元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。金废为乾祐镇。元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复置,属奉元路。三十一年(1294) 又废。
古县名。五代汉乾祐二年(949年)改乾元县置,治今陕西省柞水县。属京兆府。金废入乾宁县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复置,三十一年废。
①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 升杭州置,治所在钱塘、仁和二县 (今浙江杭州市)。绍兴八年(1138) 年正式定都于此。辖境约相当今浙江杭州、海宁、余杭、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 改
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萧县“龙城” 条下: “又曹马城,在县西北七十里。相传曹操尝盘马其中,因名。中有古塔。”
北宋崇宁二年 (1103) 置,属靖州。即今湖南会同县东北五十七里若水镇。明置若水巡司,属会同县。
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博山县城郊析置,治博山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区)。1950年5月撤销,并入博山县。旧市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博山县析置,治博山(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)。1950年撤销
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宁羌县析置,治所在关口坝(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)。以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、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而命名。同年3月红军长征后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1月由陕
亦作大汶溪。在今云南绥江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马湖府平彝长官司:大纹溪在“司治南。又司东十里有小纹溪,二溪俱出乌蒙府界,流入境,水流洄漩,宛如罗纹,俱流注于马湖江”。
元至元十六年(1279)置,属和曲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南十九里老城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“《华阳国志》谓县有元马, 日行千里,元马河以此得名。土人呼马为‘谋’,县以此氏焉。”傣语“元”为飞跃,“谋”
①俗称祁连池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五十里管涔山上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,池在山原之上,世谓之天池,方里余,澄淳镜净,潭而不流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太建八年(576
①秦置,治所在东垣县 (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满城、阜平二县以南,保定、安国、赵县以西,赞皇以北地区。西汉时避汉文帝讳,改为常山郡。②隋大业初改恒州置,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
明置,属南宁卫。治所即今广西贵港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