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原县

五原县

①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(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水“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,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。……西北接对一城,盖五原县之故城也,王莽之填河亭也”。

②北魏建义元年(528)析铜鞮县置,属襄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沁县境。北齐废。

③西魏改大兴县置,为五原郡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定边县。后又改为大兴县。隋复改五原县,大业二年(607)为盐川郡治。唐初为盐州治。北宋废。

④1912年改五原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隆兴长村(今内蒙古五原县)。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。属五原郡。东汉末废。(2)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分乡郡之铜鞮置,治所不详,当在今山西省沁县境。北齐废。(3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定边县。北周改大兴县,为五原郡治。隋又改五原县,属盐州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,二年复置。宋初,地入西夏。(2)今县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。属巴彦淖尔市。面积 2569 平方千米。人口28.8万。辖3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隆兴昌镇。因有龙游原、乞地千原、青岭原、岢岚正原、横槽原环绕县境,因以名五原。古为匈奴牧地。秦为九原郡地。汉置广牧县,属朔方郡。隋置九原县,为五原郡治。唐九原县为丰州治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置五原厅,寄治包头镇,隶归绥道。1912年改为五原县,治所移至隆兴昌(今五原县城关镇),隶绥远观察使公署,1928年隶绥远省。1942年划出西部置晏江县。1949年隶陕坝专员公署,1954年隶河套行政区,1958年隶巴彦淖尔盟,同年废达拉特后旗并入。2003年属巴彦淖尔市。地处黄河北岸、河套平原中部。属中温带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葵花子、甜菜、籽瓜、糜黍等,畜产牛、马、羊、猪。工业有制糖、化肥、玻璃制品、粮油加工、农机修造、建材等厂。包兰铁路、110国道经此。古迹有五分桥古城遗址、广牧古城遗址,纪念地有抗日烈士公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芒干水

   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芒干水出塞外……西南径白道南谷口,芒干水又西南径云中城北……又西南注沙陵湖。”

  • 宝顶山

    即宝鼎山。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北三十里。山上有宝顶寺。在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。山上多佛像石刻,风景幽丽。参见“宝顶山摩崖造像”。

  • 桐冈岭

    在今福建沙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延平府沙县: 桐冈岭 “在县东南十五里,上多梧桐”,故名。

  • 桥江县

    唐乾元中改沅江县置,属岳州。治所即今湖南沅江市。北宋乾德元年 (963) 复改沅江县。古县名。唐乾宁中改沅江县置,治今湖南省沅江市。属岳州。五代改属朗州。北宋乾德元年(963年)复名沅江县。

  • 平乐府

    元大德中改昭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)。明属广西布政使司,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、荔浦、蒙山、昭平、钟山、贺县及恭城、雷川、金秀三个瑶族自治县地。清属广西省。1913年废。元大德五年(1301年)

  • 东遂宁郡

    南齐改遂宁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巴兴县(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、蓬溪、潼南等市县地。梁移治小溪县(今遂宁市)。周改为石山郡。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以遂宁郡改名,治小汉县(梁改名小溪

  • 鼎峰山

    在今福建闽清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闽清县: 鼎峰山在 “县西二十里。有双岩,梅溪环流其下”。

  • 郁 (鬰) 平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阴平县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即今广西贵港市。唐为贵州治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为郁林县。

  • 野特库斯

   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杰特奥古兹附近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3伊犁西路: 野特库斯 “在阿尔沙图西三十里,东为哈喇郭勒,西为大小乌兰乌苏”。

  • 鸭保寨

    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三十九里鸦保山中雅桥乡。清乾隆末年,苗族首领吴陇登起义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