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北龙头镇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吴川县:龙头岭在“县西四十里”。
即冶坂津。一作野坂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魏书·于栗䃅传》:“太宗南幸盟津,谓栗䃅曰:‘河可桥乎?’栗䃅曰:‘杜预造桥,余事可想。’乃编次大船,构桥于冶
在今四川高县东南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11:“大寺顶即中腹寺后山。由寺后斜上,山路崎岖,羊肠一线,上有擦耳岩, 尤为奇险。”同治元年(1862),李永和义军与民团激战于此。
①西汉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其地夷敞,北拒大江,江沱枝分,东入大江,县治洲上,故以枝江为称。”东汉改为枝江侯国,三国魏复为枝江县。东晋移治今枝江县西南百里洲。唐初属
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内洋山“在陆丰县东北六十里。旧名三白山。巨石对峙,循径而入,山涧屈曲。明季贼首杨子亮据此。今居民丛集,改曰内洋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广东省陆丰市东北。中巨石对峙,循
又作帖坚古、铁坚古。在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与杭爱之间扎布河流域。《元史·武宗纪》: 大德五年 (1301) 八月,“与海都战于迭怯里古之地,海都军溃”。古山名。又作铁坚古山。在今蒙古国扎布河附近。《元史·
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,属延平卫。治所在福建将乐县南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福建省将乐县南。属延平卫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废。
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在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郪江镇(千字坟)。《寰宇记》卷82飞乌县,“本汉郪县地之故城,在县北三十五里故郪王城也。隋开皇十年置飞乌镇,十三年改镇为县,取飞乌山为名”。
在今云南盈江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干崖安抚司:云晃河“在司治(今旧城镇)南。源出云晃山,下流与云笼河合,灌田千余亩”。
在今浙江天台县天台山主峰华顶山南坡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》:崇祯五年(1632)三月十五日,“逾岭而入天封寺,寺在华顶峰下,为天台幽绝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