亭山县
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卫国县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 (绣惠镇西南四十里鸡山东)。《元和志》 卷10亭山县: “县东南有亭山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齐郡。唐元和十五年 (820) 并入章丘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卫国县置,治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南。属齐郡。唐属齐州。因县东南有亭山,故名。元和十五年(820年)省入章丘县。
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卫国县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 (绣惠镇西南四十里鸡山东)。《元和志》 卷10亭山县: “县东南有亭山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齐郡。唐元和十五年 (820) 并入章丘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卫国县置,治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南。属齐郡。唐属齐州。因县东南有亭山,故名。元和十五年(820年)省入章丘县。
即今河北乐亭县东四十里姜各庄镇。清光绪年间于此设千总驻守。
或作荀公谷,一名荀公涧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。《宋书· 柳元景传》: 庞季明 “还卢氏,据险自固。顷之,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”。
北宋政和三年 (1113) 改王家砦置,属任丘县。在今河北任丘市西。金废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铜罐驿下游猫儿峡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》 引《元统志》:“栖真洞在巴县西八十里大茅峡内。相传昔茅君升仙于此,故名其峡曰大茅,洞曰栖真。”
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南、赤峰市东北之羊肠子河,为老哈河支流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上京临潢府有苍耳河。北宋沈括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“又二十里至中顿,顿傍苍耳河,河广三丈, 东流。”古水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
①东汉建安十八年(213)改枝江都尉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江阳县(今四川泸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、泸县、合江、隆昌、富顺、内江、纳溪、江安、叙永、古蔺、兴文等市县地。东晋安帝时废。②亦名西江阳郡。东晋
在今江西上饶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岑阳岭“在上饶县南百里。岭势峥嵘,上侵云表,江闽自此分界”。岭有岑阳关。
在今贵州息烽县西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西望山“盘亘百余里,与开州(今开阳县)南望山对峙。山巅有凤凰池,阔可里许。前有三峰,曰翠屏、目游、莫若,皆壁立万仞,苍松虬结;而目游更奇峭,有石笋数株,高插
在今西藏尼木县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尼木宗。“尼木”藏语意为麦穗顶端。1960年与孟嘎宗、麻江宗合并设尼木县,驻塔荣。
又称边吴淀。宋辽边界上主要塘泺之一。在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、北二边吴村一带。为滹沱、唐(滱水)、沙、濡河等水所汇积,下游泄入界河。北宋时在此广开稻田,以防辽骑南下。后久不修治,渐归淤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