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晋县
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平阳县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。西魏废。
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平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。属魏兴郡。三年为魏兴郡治。西魏废。
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平阳县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。西魏废。
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平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。属魏兴郡。三年为魏兴郡治。西魏废。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南沾河上游。后废。
北宋建隆四年 (963) 置,属凤翔府。治所即今甘肃崇信县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陕西卷下:取唐崇信镇名。淳化中改属仪州,熙宁五年(1072) 属渭州。金属平凉府。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) 改属泾
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一名争秀山。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南十里。元太祖成吉思汗灵柩曾停放于此。又称兴龙山。在甘肃省榆中县城西南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主峰海拔 3021 米。兴隆、栖云两峰东西对峙,中隔兴隆峡,有伸臂式拱形木桥连接。栖
亦作萨里川、萨阿里客额儿。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,克鲁伦河上游之西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“时帝麾下搠只别居萨里河。札木合部人秃台察儿居玉律哥泉,时欲相侵凌,掠萨里河牧马以去。”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葫芦垡乡西南,小清河东岸赵庄。清设管河县丞驻此。在陕西省兴平市西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赵村,人口 5930。相传初名赵祖村。后简为今名。1949年设赵村乡,
即今湖北当阳市东南河溶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河溶镇巡司 “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。旧名合溶市。沮、漳水至此合流,故名”。在湖北省当阳市东南部。面积221.5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
在今江西修水县西八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分宁县: 鹿源山 “与瀑布水相去一里。源上有九峰,高耸峭直,宛转回顾,势若相揖。古老相传,昔有仙人尝乘白鹿出入其间,故以为名”。
①西魏改左乡郡置,属淅州。治所在安山县(今河南淅川县南)。北周废。②宋大理置,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通海县以南,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及越南部分地区。元改临安路。(1)西魏改左乡郡置,治
战国魏信陵君墓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南。唐李白 《梁园吟》 诗: “昔人豪贵信陵君,今人耕种信陵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开封府浚仪县: “信陵君墓在县南十二里。《史记》 魏公子无忌,昭王少子、安釐王弟,封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