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山等处土百户
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峨边、马边之小凉山一带。《清一统志 · 叙州府二》: 凉山等处土百户“皆在屏山县西界凉山之地,曰挖黑、曰腻乃窠、曰旁阿孤、曰明州乐、曰油石洞、曰大羊肠噜喀、曰田坝、曰麻柳坝、曰阿昭、曰撕栗坪,各辖所部蛮民”。
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峨边、马边之小凉山一带。《清一统志 · 叙州府二》: 凉山等处土百户“皆在屏山县西界凉山之地,曰挖黑、曰腻乃窠、曰旁阿孤、曰明州乐、曰油石洞、曰大羊肠噜喀、曰田坝、曰麻柳坝、曰阿昭、曰撕栗坪,各辖所部蛮民”。
①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 升杭州置,治所在钱塘、仁和二县 (今浙江杭州市)。绍兴八年(1138) 年正式定都于此。辖境约相当今浙江杭州、海宁、余杭、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 改
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什拉召附近。《元和志》卷4夏州朔方县:什贲故城“在县理北,即汉朔方县之故城也……什贲之号,盖蕃语也”。什,又作十(见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东北什拉召附近。《周书
即今浙江安吉县治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同治《安吉县志》 卷2: “独松关为南宋驿传要路,铺基尚存,递铺之名盖由此始。” 1958年安吉县治由梅溪镇迁此。在浙江省安吉县东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4.6平方
简称四川行省。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)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成都路(今四川成都市)。取名于宋代益、梓、利、夔四路,时称四川路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山、大凉山以东至巫山,陕西略阳、勉县以南,湖北建
在今云南洱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浪穹县: 鱼子淜 “在县西。水色青碧,流合于宁河。一名龙池”。
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清储镇 “在太平县 (今汾城镇) 南十里。有堡。长五百三十步,高 一丈三尺,为二门,各甃以石。中有义仓。明梁纲纪云,汾阳山旁多溪壑,藏奸盗,万历己丑,知县
①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滑县“金堤”条下:陈公堤“在县南门外,宋滑州守陈尧佐所筑”。②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德州:陈公堤,“宋陈尧佐守滑时,筑此堤以障黄河水患,
在今湖北英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六安州》:玉虹泉“在英山县西北三十里。石壁镌三大字,并有石刻题咏”。
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改魏州为兴唐府,建号东京,三年改东京为邺都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按兴唐府本与两汉、六朝时的邺非一地,但两汉魏郡治邺,曹操称魏王,都邺。长期以来魏与邺已视为同
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。辽建丰州于此。金为全州治。元为全宁路治。清为翁牛特左翼旗驻地。1945年改置乌丹县,1956年撤销,改为翁牛特旗治所。古城遗址尚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