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台
亦作凤女台。在今陕西宝鸡县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又有凤台凤女祠,秦穆公时,有箫史者,善吹箫,能致白鹄孔雀。穆公女弄玉好之,公为作凤台以居之,积数十年,一旦随凤去。”
亦作凤女台。在今陕西宝鸡县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又有凤台凤女祠,秦穆公时,有箫史者,善吹箫,能致白鹄孔雀。穆公女弄玉好之,公为作凤台以居之,积数十年,一旦随凤去。”
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东北二十里。一名秦台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商河又分为二水,南水谓之长丛沟,东流倾注于海。沟南海侧有蒲台,台高八丈,方二百步。《三齐略记》 曰: 鬲城东南有蒲台,秦始皇东游海上,于
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北,红河南岸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清初设掌寨。
即京绥铁路张家口(今河北张家口市)至归绥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)段。1921年建成。
即今贵州雷山县北之巴拉河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9丹江通判:“九股河在城东,发源九摆罗山中,东北经凤党诸寨,入清江。”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丹江厅:“大丹江源出厅西南,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, 曰九股河,东
西汉武帝时建,在今陕西兴平市东渭水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右扶风郿县: “成国渠首受渭,东北至上林入蒙笼渠。” 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 (盩厔)县北有蒙茏渠,上承渭水于郿县东,径武功县为成林渠。”
又称仲(卓)尼拉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二十里,冬春大雪封山,夏秋可通行。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、香客可经由此山口互通往来。玛那山口是札布兰、达巴到印度境内仲尼一带的山口通道。
即今广东顺德市南桂洲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顺德县南有桂洲堡。
即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思陵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思陵州:角硬水“在州治(今思陵村)南。源出角硬山,北流二十里,至此与淰削水合”。
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。《清史稿·徐治都传》:康熙十九年(1680),“治都与镇安将军噶尔汉督兵溯江上,分军为三队击贼(指吴三桂军),进克下关城”。即此。
又名封禁山。即今江西上饶县南与江西铅山县和福建省境接界处之五府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 铜塘山 “在上饶县南一百里。险塞危峻,为郡要害。广长各三四百里,其南则属福建浦城等县界。中产铜铁。《县志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