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分水岭

分水岭

①在今北京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顺天府:分水岭在“府西四十五里。山涧诸水至此分为二:一入卢沟河;一入房山县界”。

②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分水岭“滦河径其西,漆水径其东,因名。其南与卢龙分界”。

③在今辽宁海城市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辽东都司:分水岭“在盖州卫东一百四十里,延亘数百里,山下有泉,东西分流,故名”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5海城县:分水岭在“城东南九十五里。有水西流,杨柳河、五重河发源于此”。

④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与宽甸、桓仁二满族自治县交界处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 “费叶棱乌河”条下:“小峡河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,源出分水岭。碱厂河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,亦出分水岭。”即此。

⑤即黑林岭。在今吉林浑江市东北、靖宇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“黑林岭在吉林城南八百七里,亦名分水岭。”

⑥在今福建永定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永定县:分水岭在“县西北六十里。山势崇峻,石径险隘,水流南北两分。一名猪槽凹, 路出上杭县”。

⑦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关,与江西省接界,为入闽第一山,崇溪发源于此。上有分水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6建宁府:分水岭“在崇安县西北石雄里,二水发源其下,一入江西界,一入福建界”,故名。

⑧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。《水经·淯水注》:鲁阳关水“出鲁阳县南分水岭,南水自岭南流,北水从岭北注,故世俗谓此岭为分头岭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42邓州南阳县:分水岭“即三鸦之第二鸦也”。

⑨在今湖北宜城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宜城县:分水岭“在县南六十里,与荆门州分界”。

⑩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分水镇。清同治元年(1862),夔巫都司薛尚品败兰二顺义军于此。

(11)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五十里。产铜。清乾隆间曾开采,咸丰间封闭。

(12)在今云南临沧县南百四十里。林密箐深,四时云雾不开。清有外委千总驻守。

(13)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商南县:分水岭“其水分东西流”。

(14)在今甘肃岷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:分水岭“在卫南四十五里。下有分水岭河”。

(15)当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北之毛毛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庄浪卫:分山岭“在卫西百五十里。岭峤有泉分流,南为庄浪河,北为古浪河。其北又有平岭。嘉靖中,总兵姜奭击敌于分水岭,败之”。

(16)即今朝鲜东北摩天岭北端之小白山,为长白山之支阜。鸭绿江出其西, 图们江出其东, 因名分水岭。清张凤台《长白征存录》卷2:康熙五十一年(1712),“乌喇总管穆克登奉旨查边至此,审视西为鸭绿,东为土门,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妃溪

   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汉州:玉妃溪“在绵竹县。《成都耆老传》载:妃与五丁同生,父母弃之溪中,后闻呱呱之声,就视乃一女、五男,女即蜀文併妃,男即五丁”。

  • 塔尔齐山

    在今新疆拜城县西北一百六十里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60: 塔尔齐山 “其上多铁。有水焉,南流入于木札拉提河”。

  • 威州

    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怀集县(今广东怀集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怀集县 (除西北部分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贞观元年 (627) 改辽州置,为羁縻州,属幽州都督府。治所在威化县 (

  • 大泽矶社

    一名武洛社。在今台湾省高雄县东北,旗山镇西南约六里武鹿。为高山族平埔人社名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2:大泽机社“离府治三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大姑岭镇

    在今江西宜丰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益阳城

    在今山西平顺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平顺县 “照城” 条: “益阳城在县东南四十里,今为城头村,……慕容永所筑。”

  • 贾悦

    即今山东诸城市西贾悦镇。1943—1950年初为莒北县治。

  • 单单

    即丹丹国。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下》: “单单,在振州东南,多罗磨之西,亦有州县。”

  • 榆溪州

    唐置,为羁縻州。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西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以铁勒契苾部置,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以南,属燕然都护府。永淳、垂拱时突厥、铁勒相继叛唐后废,复建于河套内地。属安北都护府。

  • 绢隘

    亦名绢村隘。为凭祥州三隘之一。在今广西凭祥市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凭祥州: 绢隘,“《图经》 云: 在州西。其南又有岌口隘,又镇南关旁有南关隘,所谓州有一关三隘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