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炉镇
北宋置,属寿春县。即今安徽定远县西北九十里炉桥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北炉镇“以镇在南炉之北而名”。
北宋置,属寿春县。即今安徽定远县西北九十里炉桥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北炉镇“以镇在南炉之北而名”。
元贞元元年 (1295) 升浮梁县置,属饶州路。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。明洪武初复降为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浮梁县置,治今江西省浮梁县。属饶州路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浮梁县。明洪武初降为县。
又名沉水山、象山、象鼻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象鼻山。唐莫休符 《桂林风土记》: “漓山在訾家洲西,一名沉水山,以其山在水中遂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62临桂县: “漓山在城南二里。漓水之阳,因以名焉。
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南漳县:老雅山在“县南五十里。上接文阳洞,下接三泉山。周回四十余里。险峻幽深,人不可近。俗名老鸦山”。《宋元通鉴》:南宋咸淳八年(1272),元翟招讨将军“由老雅
即今广西贺县西南沙田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贺县:“北有沙田寨巡检司,后迁县西点灯寨,寻废。”
即今陕西勉县治。1935年沔县 (今勉县) 由县西旧城 (今武侯镇) 迁治于此。
一名山。 又名龙头山。 在今湖南江永县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永明县: 限山,“ 《志》 云:自都庞岭分支三十里,过县治后,东南隔潇水,若城墉之限。往时路沿山下,寻圮于江。江溢时,
亦作托和木图。即今新疆精河县西五台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库尔喀喇乌苏:托霍木图台“西至伊犁所属之瑚图布拉克台一百二十里”。
东晋末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东二十五里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新州。贞观中废。(单shàn) 古县名。晋末置,治今广东省新兴县东。属新宁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
唐置,为羁縻顺州治。治所在幽州城内(今北京城西南)。建中年间,顺州迁治今北京市顺义县时废。
①南朝梁普通三年(522)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。以巴山为名。大同二年(536)为巴山郡治。陈光大年间属巴山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②隋开皇五年(585)置,属江州。治所在今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