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砦山
在今福建龙岩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龙岩县:北砦山在“县治后,县主山也。一名后山,员耸如覆釜,亦名覆釜山”。
在今福建龙岩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龙岩县:北砦山在“县治后,县主山也。一名后山,员耸如覆釜,亦名覆釜山”。
北魏置,属宋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礼山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改东随郡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东北。属宋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名礼山县。
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。金贞祐三年(1215)下邳县徙治于此,为邳州治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移治今邳州市北邳城镇,城遂废为镇,移直河巡司驻此。在江苏省睢宁县北部。面积113平方千米。人口6.5
在今浙江宁海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:白峤山“在宁海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海县:白峤山“在县东五里。亦曰白桥岭。《志》云:晋置宁海县,初治此”。
一名函山。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二十里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卷16:“齐郡函山有鸟,足青,咀赤,黄素翼,绛颡,名王母使者。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,长五寸。帝下山,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。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,常令鸟守
在今甘肃宁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彭原县:彭池原 “原南北八十一里,东西六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宁州: 彭池原 “原盖因地而名”。
①旧函谷关。战国秦置,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 苏秦说秦惠王:“东有肴、函之固。” 又,《楚策一》 张仪说楚王: “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,十五年以后攻诸侯者,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。
一作峣港。在今台湾高雄县西北旧港村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历大员、尧港。”即今台湾省高雄县西北旧港村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历大员、尧港。”一作峣港,见余文仪《台湾府志》舆图。
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十里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五年 (789),韦皋召东蛮内属,绝吐蕃,“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,请皋济师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: 泸水在 “司南十里。……今司西十里
即吉里迷。分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一带。《元史·乃燕传》:“尝言辽东斡拙、吉烈灭二种民数为寇,宜遣近臣谕之。帝方难其人,佥曰:‘惟硕德元勋世胄,可使。’……帝大喜,赐御衣,锡燕以
明置,即今贵州都匀市南墨冲镇。《清一统志·都匀府》 “五家铺”条下:又有“麦冲铺”等,旧皆戍守处。“麦冲”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磨石冲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