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蔡镇
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二十八里北蔡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北蔡镇“相传宋蔡功徙居于此,筑园凿池,以娱晚景。本有南北二蔡,如华亭之南北钱云”。
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南部。面积20.3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蔡,人口1万。相传南宋时有蔡姓大族居此,称南蔡、北蔡;后北蔡日渐成镇。明称北蔡市。民国时设北蔡乡,1949年为区,1958年为东风公社。1959年析置北蔡公社,1984年改乡,1986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蔬菜。有服装、机械、蓄电池等厂。川北公路、沪南路经此。
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二十八里北蔡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北蔡镇“相传宋蔡功徙居于此,筑园凿池,以娱晚景。本有南北二蔡,如华亭之南北钱云”。
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南部。面积20.3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蔡,人口1万。相传南宋时有蔡姓大族居此,称南蔡、北蔡;后北蔡日渐成镇。明称北蔡市。民国时设北蔡乡,1949年为区,1958年为东风公社。1959年析置北蔡公社,1984年改乡,1986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蔬菜。有服装、机械、蓄电池等厂。川北公路、沪南路经此。
一名水泉堡。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五十里水泉乡,北至边墙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河曲县:水泉营堡“(明)宣德九年置,万历三年增修,周二里有奇。二十四年又创筑附堡一座,二十八年增修。一面连旧城,三面周一里零
一名杏园镇。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南。为古黄河津渡处。《旧唐书·李忠臣传》:忠臣拜濮州刺史,“移镇杏园渡”。即此。北宋置镇。黄河重要津渡。在今河南省卫辉市东南。唐杜甫《垂老别》诗:“土门壁甚坚,杏园渡亦难。
又名木鹿城、马鲁。即今土库曼斯坦马雷。《元史· 地理志 · 西北地附录》 有 “麻里兀”。
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何岭(岭下)。延袤数十里,上为何岩,有古何城。岭南即九鲤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5兴化军《景物上》:何岭“在仙游县东北三十五里, 以何氏九仙名”。
唐置,在今陕西蒲城县北。北宋废。
又名内人斜、花田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西南岸花池,与河南街隔江相对。清屈大均 《广东新语》 卷19: 素馨斜 “在广州市城西十里三角市。南汉葬美人之所也。有美人喜簪素馨,死后遂多种素馨于冢上,故曰素
北宋景祐四年(1037)改铁门镇置,属新安县。即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铁门镇。金废。
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古城坝。《寰宇记》卷73雒县: “湔阳故城,汉县,废城在县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汉州: 湔阳城在 “州西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: 南北朝时置,以近湔水之阳而名”。正史未见湔阳县。
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)析潘水县置,属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茂名市东北。一说在今高州市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毛山县, 以毛山为名。”开元二年(714)改为潘水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置
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铁线桥 “二桥俱在茅港尾保”。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有 “铁线桥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