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桐牢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北。《春秋》:成公五年(前586)十二月,公会晋侯、齐侯等诸侯“同盟于虫牢”。杜注:“郑地。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北。《春秋》成公五
明代以来西洱河又习称洱海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6大理府: 西洱海 “在府城东。古叶楪河也,一名洱海,又名西洱河。源自邓川,合点苍山之十八川而汇于此,形如人耳,周三百余里,中有罗筌、浓禾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后旗: “牧地跨柴集河,其水北注盐池。东至锡喇盐海子、察罕托罗海,南至合约尔巴尔克,西至布隆吉尔河源,北至
即大福先寺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、瀍河乡唐寺门村内。为唐代著名寺院,故名。1922年重修时,吴佩孚的参谋长张佐民于山门门额题“古唐寺”三字,故又名古唐寺。
亦作由得里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通古斯卡河口东北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黑龙江下游枯鲁河口以下有“由得里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北岸
又称纳曲卡、那曲卡、那曲宗。即今西藏那曲县。
隋开皇初改马头县置,属濠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废。
即蒲原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一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作蒱原郡。
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附近。《元史·张弘范传》: 至元十六年 (1279),弘范攻占崖山,“ (张) 世杰走交趾,风坏舟,死海陵港”。即此。
即今新疆哈密市南南湖乡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2哈密:“大南湖,城南七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