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林寺

华林寺

在今福建福州市北郊屏山南麓。北宋乾德二年(964),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,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,在此建寺。初名越山吉祥禅寺。明正统间改名华林寺。原有殿、法堂、环峰亭、绝学寮等,均废毁,现仅存大雄宝殿,单檐九脊顶,面阔三间,进深四间,虽经明清两代重修,其主要梁架、斗拱(七铺作,双抄,双下昂,重拱偷心造)等还是初建时原物,风格独特,为国内所罕见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福建省福州市北,屏山南麓。建于北宋乾德二年(964年)。初名越山(屏山)吉祥禅院。明正统年间改今名。原有殿、法堂、环峰亭等,均废,仅存大殿。面阔三间,进深四间,单檐九脊顶,虽历经明清两代重修,其主要梁架、斗栱等为初建时原物,保存宋代建筑风格,为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,是研究古建筑的实物资料。1986年大殿重修,重建山门、配殿,辟为古代建筑博物馆。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华林寺大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赏逋岭砦

    北宋置,属绥德城。在今陕西米脂县境。《宋史·夏国传下》: 熙宁四年 (1071) 正月,“种谔谋取横山,领兵先城啰兀,进筑永乐川、赏逋岭二砦”。

  • 黄道桥

    隋、唐东京洛阳皇城南洛水上,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。洛水经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,上各有桥: 南为星津桥,中为天津桥,北即黄道桥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西南、隋唐皇城南洛水上。洛水经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,上各

  • 河曲县

    金贞元元年 (1153) 置,为火山军治。治所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。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为火山州治。后为隩州治。兴定四年 (1220) 移治黄河滩许父寨 (今河曲县城附近)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

  • 胥口溪

    即今浙江建德市东北胥溪。宋 《淳熙严州图经》 卷2建德县: 胥口江 “在州东二十五里。地名胥村,故以名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建德县: 胥口溪 “自胥岭发源,三十里至胥口,逆流十里达于江,亦谓之胥口

  • 乌兰山

    在今甘肃靖远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靖虏卫:乌兰山“在卫城南一百二十里。唐有乌兰县以此山名”。又称城南山。在甘肃省靖远县城南。树木苍郁,绿云拥黛,昔为“靖远八景”之一,名曰“乌兰耸翠”。山上古建筑鳞次

  • 陶山

    ①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瑞安县: 陶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陶弘景尝居此,因名。山周仅二里。前江后湖,道书以为第七福地。宋末元兵至此,邑人王小观募兵迎斗,力竭而死。元末盗起,邑

  • 小梅岭

    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,与庆元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“杨梅岭”条:“大柏岭在县南七十里,旁有小梅岭,皆接庆元县界。”

  • 广法寺

    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北。为金川土司著名喇嘛寺庙。清乾隆《金川琐记》卷1:广法寺“本名雍市喇嘛寺,距崇化屯署三里。由来既久, 日就荒废。乾隆四十一年帑项重修,赐名广法寺,并赐御书,‘政教恒宣’扁额”。

  • 皇华驿

    ①南宋淳熙二年 (1175) 置,在今安徽滁州市。元改为仁义驿。明初废。②明置,在今四川三台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潼川州: 皇华驿 “在州治南。马驿也”。

  • 新店集

    ①一称新店汛。即今河南新县治。旧属光山县。清置汛于此。1932年置经扶县于此。1947年后为新县治。②一作大新店镇。即今河南郾城县西二十八里新店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 11: 同治四年(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