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兖州

南兖州

①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 (今江苏镇江市)。南朝宋永初元年 (420) 改名南兖州。元嘉八年(431) 移治广陵县 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及安徽凤阳、滁州以东地。其后略小。北齐改名东广州。南朝陈太建中复为南兖州。北周又改为东广州。

②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 置,治所在涡阳县(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。后移今蒙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、颍上以东,蕲县集西南,龙亢集以西,淮河以北地。景明中废。

③北魏正始四年 (507) 侨置,治所在小黄县(今安徽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鹿邑、睢县以东,安徽涡阳县西北的涡河及西淝河流域。南朝梁中大通四年 (532) 改为谯州 (又名南谯州)。北魏复改南兖州。北周改为亳州。


(1)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年)改名南兖州。元嘉八年(431年)移治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,安徽省凤阳、滁州等县市以东地。其后略小。北齐改为东广州,南朝陈太建中复为南兖州,北周大象中又改东广州。(2)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置,治涡阳城(今安徽蒙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蒙城、颍上以东,蕲县集西南,龙亢集以西、淮河以北。景明中废。(3)北魏正始四年(507年)置。治小黄县(今安徽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鹿邑、睢县以东,安徽省涡阳西北的涡河及西淝河流域,南朝梁中大通四年(532年)改为谯州。北魏复改南兖州,北周改为亳州。(4)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江都郡置,治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。七年改为邗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泾谷水

    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永川河。源出麦积山,北流入渭水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“水出西南泾谷之山,东北流与横水合。……乱流西北出泾谷峡。……又东北历董亭下。……其水东北流注于渭。”

  • 中馆驿

    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三十里中馆驿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二年(1863)九月,“凡中馆驿、闵家集诸市镇”,捻军旗帜云布。

  • 东皇殿场

    即今贵州习水县治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仁怀县:东皇殿在“城西北”。

  • 底木达寨

    即今四川小金县北抚边乡。《清史稿·海兰察传》: 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六月,“后路贼攻陷底木达,进据登春。海兰察还御”。四十五年(1780) 设抚边营于此。

  • 勒舍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万山特区东。寻废入大万山司。

  • 平虏城

    明永乐初筑,即今宁夏平罗县。嘉靖三十年(1551)改置平虏千户所。

  • 神武卫

    明景泰三年 (1452) 调置紫荆关城内,属大宁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紫荆关镇。

  • 荟福寺

    俗称东大庙。又名巴尔斯庙。清圣祖玄烨三女荣宪公主于康熙四十五年 (1706) 建,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 (驻地大坂镇)。占地7100平方米。初名巴尔斯 (虎) 庙,后改名荟福寺。原有建筑大门、前殿、后殿

  • 元池县

    唐末置,属岚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)废。

  • 济隆城

    又作济咙。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济隆城 “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