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新息县
南朝宋改新息县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。北齐将北新息县废入,复改为新息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分新息县置,治今河南省息县。属汝南郡。北齐以北新息县废入,复名新息县。
南朝宋改新息县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。北齐将北新息县废入,复改为新息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分新息县置,治今河南省息县。属汝南郡。北齐以北新息县废入,复名新息县。
1934年置,属景谷县。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三十里香盐村。
又名玉冠山。在今贵州清镇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 香炉岭 “山峰陡峻,形如古鼎,因名。
在今江西兴国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兴国县:长信泷在“县东二十五里。永丰、宁都之水入县界者皆汇于此。狂澜奔驶,声吼如雷。俗呼上曰哑滩,以舟过禁声也,下曰泥滩, 以深不可测也”。
亦名安兴场。即今四川安县西南秀水镇。以臭水所经为名。清嘉庆 《安县志》 卷11: 安兴场“即臭水场,城西南五十里”。
北宋神宗初沿袭真宗以来旧制,分境内为十八路。熙宁五年(1072)以后续有分置,至七年共为二十三路,即淮南分为东、西二路,陕西分为永兴军、秦凤二路,京西分为南、北二路,河北分为东、西二路, 京东分为东、
即剑阁道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,为石牛道一段。《梁书·太祖五子传》: 鄱阳王恢世子范 “出为益州刺史,开通剑道,克复华阳”。
唐建,在今安徽宁国县西。唐韩翊有 《留题宁川香盖寺壁》 诗。在今安徽省宁国市西。唐韩翃有《留题宁川香盖寺壁》诗。
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额济纳河旁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亦集乃路:“(至元)二十三年,亦集乃总管忽都鲁言:‘所部有田可以耕作,乞以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于亦集乃地,并以傍近民西僧余户助其力。’从之。计屯田九十余顷
在今四川芦山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雅州:百步山“在芦山县北四十里。路接蛮界,仅百步,险隘难行”。
在今山东聊城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 (386),吴深据清河以叛,慕容垂攻拔其垒。深单马走,“垂进屯聊城之蓬关陂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