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昌县

南昌县

①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 置,为豫章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东。南朝陈移治今南昌市西郊红石岗上。隋改名豫章县。唐宝应元年 (762) 又改名钟陵县,贞元中复名南昌县,为洪州治。治所即今南昌市。五代南唐为南昌府治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与新建县同为洪州治。专辖今南昌城东南部。后为隆兴府治。元为龙兴路治。明为南昌府治。1912年为江西省治。1926年析置南昌市后,县治与市治同城。1945年迁治莲塘; 1946年又迁治谢埠; 1949年迁今南昌县 (莲塘镇)。

②三国蜀于东汉建安十九年 (214) 置,属朱提郡, 为降都督驻地。 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境。 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名南秦县。

③南朝梁置,属合浦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十五里三滩镇。隋大业初属合浦郡。唐初属潘州。贞观中改属白州,天宝初属南昌郡,乾元初复属白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三国蜀置,治今云南省镇雄县境内,属朱提郡。西晋时改南秦县。(2)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,属洪州。八年废。(3)南朝梁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城东南三滩。隋属越州,后属合州。唐属潘州,后改属白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入博白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中北部,南昌市区东侧,赣江、抚河下游,东北临鄱阳湖。属南昌市。面积 1839 平方千米。人口 107.3 万。辖11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莲塘镇。秦属九江郡地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置南昌县,为豫章郡治,寓“南疆昌大、南方昌盛”之意。东汉属豫章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更名豫章县。唐宝应元年(762年)改名钟陵县,贞元中复名南昌县,为洪州治。五代南唐末为南昌府治所。南宋为隆兴府治。元为龙兴路治。明初为洪都府治,后为南昌府治。清为南昌府治。1912年属江西省。1926年析城区设南昌市,市、县同城而治。1930年县治迁谢埠,1932年迁回南昌。1937年迁万舍。1939年迁三江南街蔡家。1945年迁莲塘,1946年迁谢埠。1949年复迁莲塘,属南昌专区。1958年属南昌市,1961年属宜春专区,1971年复属南昌市。地处鄱阳湖平原,赣江、抚河纵贯全境入鄱阳湖,地势平坦,河渠成网,有瑶湖、青岚湖、大沙湖、芳溪湖等湖泊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为全国商品粮、商品猪、商品鱼生产基地县,盛产棉花、油菜籽、蔬菜等,水产养殖业发达。素称“鱼米之乡”。工业有农机、手扶拖拉机、电机、生物制药、水泥、化肥、农药、橡胶、染织、皮革、服装、酿酒、饲料等。浙赣、京九铁路在境内相交,向塘火车站是省内重要铁路枢纽站。有温厚高速公路,105、316、320国道,南峡等公路。水运经赣江、抚河可通鄱阳湖及长江。名胜古迹有蜚英塔、永木黎家明清建筑群、三国东吴古墓、唐永王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涯山

    在今山西原平市东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太原府:天涯山“在崞县东南四十里。形类芙蕖,山有石鼓”。《清一统志·代州》:天涯山“亦有小五台之称,俗名莲花峰。峭石壁立,峦岫温和,雪落随消”。在山西省原平市

  • 柯尔洛贝子旗

    和硕特北左翼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乌兰县西北。

  • 李村

    ①在今安徽阜阳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李村:“宋绍兴十年,金人围顺昌,为刘琦所败,移砦于李村。”即此。②即今山东青岛市东北李沧区李村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有李村。民国间曾设镇。1

  • 河北屯

    在今河北香河县东南。清末 《畿辅舆地全图》 香河县图: 东南有河北屯。

  • 丫头沟镇

    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三十五里雅图沟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承德府平泉州有“丫头沟”镇。即此。

  • 陆岸县

    即今越南北部河北省之陆岸县。《清史稿·越南》:光绪十年(1884)八月,“提督苏元春与法军战于陆岸县,败之”。

  • 老闸镇

    即今江苏太仓市北老闸镇,地跨七浦塘。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太仓州:“老闸镇在城东北四十五里。”明时在此建闸,后又在其东北浮桥建有新闸,此闸即为老闸,镇以闸名。

  • 梅窖隘

    在今江西兴国县东梅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兴国县 “衣锦寨” 条下: 梅窖隘 “在县东。亦曰梅窖关。路通宁都、雩都二县。正德中,闽粤流寇犯县,由此突入,最为要害”。又称梅窖关。在今江西省兴国县东

  • 巴青宗

    又名何巴青。亦作巴庆宗。在今西藏巴青县西北。藏语意为大牦牛帐篷。1960年改设巴青县,驻拉西乡。即“巴庆宗”。

  • 东桥江

    在今广东廉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石城县:东桥江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《志》云:源出化州境谢获山,南流二十里,经雷州府遂溪县之柳浦,东南会石门水入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