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田厅
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,属宁波府。治所在今浙江象山县南八十里樊岙乡。1912年与石浦厅合置南田县。
清宣统元年(1909年)析象山南田岛置,治今浙江省象山县南之南田岛。1912年与石浦厅合置南田县。
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,属宁波府。治所在今浙江象山县南八十里樊岙乡。1912年与石浦厅合置南田县。
清宣统元年(1909年)析象山南田岛置,治今浙江省象山县南之南田岛。1912年与石浦厅合置南田县。
即今河北唐山市东北三十里洼里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滦州图: 西南有窪儿里。
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三十六里双庙。因建有祀宋文天祥部将尹玉、麻士龙的双忠庙而得名。
在今广西横县西一里。宋刘受祖 《海棠桥记》: 横州 “西北有溪曰香稻,南会于郁江,跨溪有桥,南北旧多海棠。绍圣间,秦淮海先生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,谪柳移横。是时常醉于桥畔书生祝氏家。明日题一词,有
十六国前凉置,属武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(俗称白虎城)。北魏改名彰县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,属武威郡。北魏时改彰县。
本定莋县。西晋改为定苲县,属越嶲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。南朝宋复为定莋县。古县名。原名定莋县。西晋时改定苲县,治今四川省盐源县东北卫城。属越嶲郡。南朝齐废。
即今广西崇左县西北左江支流黑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太平府崇善县:旧县江“在府西北。一名崇善江。合思城州、太平州诸水,流经故县北,又东南入丽江。《志》云:旧县东又有崇善水出崇官山,与崇善江合流”。
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小市渡,为沱江津渡。以旧时有余甘树,故名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3泸州:余甘渡,“余甘碧实圆脆,峰门渡口倚岸成林。鲁国先生题泸川县楼,所谓余甘渡头客艇是也”。
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一》:石耳峰“在德化县西南三十里庐山圆通寺东南。双峰并耸,形如两耳”。
清代称四川打箭炉(今四川康定县)以西至雅砻江、金沙江一带地方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首《圣祖仁皇帝御制泸定桥碑记》云:“自明末蜀寇乱,番人窃踞西炉。”即此。
①亦名青石岸、青石原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。《晋书· 赫连勃勃载记》: 东晋义熙三年(407),“勃勃与姚兴将张佛生战于青石原,又败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六年 (771) 九月,“吐蕃下青石岭,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