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阳市

南阳市

1948年11月解放后由南阳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。


简称宛。在河南省西南部。面积2.66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1975 平方千米)。人口 1047.8 万(市辖区168.4万)。辖宛城、卧龙2区和桐柏、唐河、新野、社旗、方城、南召、镇平、内乡、西峡、淅川10县。代管邓州市。市人民政府驻卧龙区。因在南山(今伏牛山)之南,汉水之北,故名。《资治通鉴》胡三省注:“秦置南阳,以在南山之南、汉水之北也。”一说因在中国(意为“国中”或“中原”)之南,而居阳地,故名(见《水经注·淯水》)。西周为申、吕、谢、郦、蓼、鄫、鄀、许等国地。春秋属楚。战国先属楚,北部曾属韩,后属秦。秦昭王三十五年(前272年)置南阳郡,治宛县(今南阳市城区)。西汉因之。此后境内州郡废置无常,区划演变繁杂。晋置南阳国。南朝宋复南阳郡。隋开皇初始置南阳县。唐、宋置邓、唐二州。元置南阳府。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南道,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8年析南阳县城置南阳市。1949年属南阳专区,1952年改市为镇。1953年复置南阳市,为南阳专区驻地。1960年南阳县并入南阳市,1961年复置。1969年为南阳地区行署驻地。1994年撤销南阳地区、南阳市(县级)和南阳县,设立地级南阳市和宛城区、卧龙区。原南阳地区所属桐柏、方城、淅川、镇平、唐河、南召、内乡、新野、社旗、西峡等县划入。地处伏牛山区和南阳盆地,唐河、白河、老鹳河、丹江、淇河、湍河、刁河、澧江、干江流经境内。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,北部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烟叶、花生为主。土特产有油桐、中华猕猴桃等。传统工艺品有丝绸、玉雕、烙花。南阳黄牛为全国五大优良品种之一。矿产有石油、天然碱、蓝棉石、银、铜、大理石、石墨、玉石、蓝晶石等。工业有机械、电子、冶金、采矿、化工、石油、食品、纺织、饲料、建材等。南阳绸、独山玉远销世界各地。焦柳、宁西铁路,207、209、311、312国道,确内、南驻等公路经此,丹江、白河、唐河可通航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武侯祠、汉画馆、医圣祠、张衡墓、丹霞寺、汉代冶铁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淡水县

    清光绪元年 (1875) 置,为台北府治。治所在艋舺 (今台湾台北市城中区)。二十一年 (1895)被日本侵占后改置台北县。古县名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置,治艋舺(今台湾台北市城中区),为台北府治

  • 尹集

    即今山东高唐县东北二十里尹集镇。清光绪《高唐州乡土志》:城东北有尹集。

  • 东乐县

    1913年析张掖县置,属甘肃甘凉道。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西东乐乡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32年改为民乐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张掖县所属东乐分县析置,治今甘肃省民乐县北东乐镇。1933年更名民乐县。

  • 蓼山

   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胡阳县 “有蓼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唐县 “唐子山”条下: “蓼山在县南九十里。县本古蓼国地,山因以名。”

  • 蒿水桥

    在今河北巨鹿县南贾庄附近。《明史·卢象昇传》: 崇祯十一年 (1638),“师至蒿水桥,遇大清兵”,激战败死。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南贾庄附近。明崇祯十一年(1638年),卢象升于此遭遇清兵,军败战死。

  • 安乡县

    ①南朝梁置,为义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。隋大业初属澧阳郡。唐属澧州,贞观元年(627)移治今安乡县。元属澧州路。明属澧州。民国初属湖南武陵道。1916年属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②北周改

  • 青台 (臺) 城

    即今河南社旗县南二十六里青台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二年 (817) 讨吴元济,“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淮西青台城。拔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百尺崖后千户所

    明成化中置,属威海所。即今山东威海市东南百尺所。

  • 朔方经略军

    唐开元时置,属朔方节度使。治所在灵州城 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后废。

  • 鱼藻池

    ①俗称金鱼池。在今北京市崇文门东南金鱼池街。为金、元、明、清饲养金鱼之地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3: “金故有鱼藻池。《旧志》云,池上有殿,榜以瑶池。” 1952年曾疏浚,池呈圆形,四周围以石栏,水面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