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卢沟桥

卢沟桥

一作芦沟桥。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。永定河旧名卢沟河,桥以河得名。辽代为木桥或浮桥,《宣和乙巳奉行使程录》:“卢沟河水极湍激,每候水浅深,置小桥以渡,岁以为常。近年于此河两岸造浮梁。”金改建石桥,《金史·河渠志》:大定二十九年(1189)六月,“复以涉者病河流湍急,诏命造舟,既而更命建石桥。明昌三年敕命曰广利”。元延祐四年(1317),于卢沟桥置巡检司。明、清时皆曾重修。今卢沟桥全长266.5米,宽7.5米。桥下有十一拱卷,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桥。桥面石栏杆头雕刻有千姿百态的石狮子。为燕京八景之一,清乾隆题书“卢沟晓月”。1937年7月7日,侵华日军在此发动战争,爆发了举世闻名的“卢沟桥事变”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称芦沟桥。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镇,跨永定河。因永定河旧称卢沟河得名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以京师中都城西南卢沟河渡口为南北往来津要,始建石桥。明昌三年(1192年)建成,名广利桥。元改今名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天历元年(1328年),脱脱木儿等“转战至卢沟桥,忽剌台被创,据桥而宿”,即此。明正统九年(1444年)、弘治三年(1490年)相继重修。清康熙七年(1668年)河溢桥圮,次年重修。1968年加固桥体、展宽桥面。全长 266.5 米,桥面宽 7.5 米,共11孔,为华北地区最长的古代石拱桥。桥身两旁石栏杆望柱上精雕大小石狮485个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桥东碑亭立有清乾隆御笔“卢沟晓月”碑。1937年7月7日日军经此侵入桥东旧宛平县城,史称“卢沟桥事变”(亦称“七七事变”),从而爆发全面抗战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卢 沟 桥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井寨

    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北三十里柏井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乐平县:百井寨“亦谓之东百井镇,以阳曲县有百井也。今设百井马驿于此”。

  • 西虢

    西周国名。姬姓。在今陕西宝鸡县。《帝王世纪》:“故虢有三焉,周兴封虢仲于西虢,此虢州其地也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集解引韦昭曰:“文公,虢叔之后,西虢也。”今凤翔县出土西周铜器“城虢仲簋”,即其遗物。春秋

  • 双桥水

   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镇海水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双桥水“在开平县(今巷城镇)东北四十里。源出皂幕山,曰水坪海。西南流经老虎山,与庞村水合,又东经县东门至合水咀,与独鹤水合”。东南流与蚬冈水合,东流为潭

  • 埤城镇

    即今江苏丹徒县东北埤城镇。清乾隆《镇江府志》 卷1丹阳县: “埤城镇在县东北五十里。”在江苏省丹阳市北部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埤城,人口5000。传有南朝王侯墓、石碑、石兽,故

  • 阳明井

    在今四川简阳市北。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牛鞞县“有阳明盐井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1阳安县:“阳明盐井,在县北十四里。”

  • 屋岭水

    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六十里。《清 一统志·郴州一》: 屋岭水 “源出屋岭山,下流合广东韶州府仁化县大江。又一支西北流,入耒水”。

  • 阿坡寨

    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潞西安抚司:阿坡寨“在司南。隆庆六年,金腾兵备许高征蒲蛮阿坡寨,擒其将蒋裕,于是桑科等二十八寨皆畏服”。

  • 翁拉错

    又作握拉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南三十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 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伊椿河

    又作衣春河。即今黑龙江省伊春市西伊春河。源出小兴安岭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5:乌模鲁河“又东南百余里,有衣春河, 自西北大山(来会)”。即此。

  • 宁国府

    唐末大顺初,杨行密据宣州,称宁国军节度使,宁国军号始此。南宋乾道二年(1166),以孝宗潜藩,升宣州为宁国府。治所在宣城县(今安徽宣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宣州、宁国、南陵、泾县、旌德、黄山等市县地。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