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置,属洪雅县。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六十里竹箐镇西北竹晶关。明设竹箐山巡司于此。清费密《荒书》:顺治十七年(1660),张献忠余部郝承裔“又取洪雅县,退守竹箐关”。即此。
明置,为梧州府六关之一。在今广西梧州市东二里大云山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梧州府苍梧县:“大云关在府东二里……成化六年督臣韩雍筑, 以控扼冲要。”
在今江西大余县城内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中台“在府城内。宋周濂溪先生为军司理时,尝居此。明陈献章应召,夜宿其地,有句云:不知风月随侬否,恼杀中台此独眠”。
①即覆舟山。又称小九华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太平门西侧。山顶有三藏塔,塔下葬有唐玄奘的部分顶骨。现已辟为九华山公园。②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,西接贵池市,南接石台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5青阳县:九华山“旧
即今四川乡城县。清置乡城土百户。“乡城”,藏语意为“手上的珠子”或“串珠”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改流,置定乡县。
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六里旧城。清代以原教化司地置,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。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置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。治隆兴路(治今江西南昌市)。二十八年改为肃政廉访司。至正十八年(1358)侨置于建宁路(治今福建建瓯市)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置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
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北富屯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顺昌县: 顺阳溪 “在县西北六十里。顺阳乡、县以此名。源出建宁府建阳县界,东南流,至白芒畲,始通小舟。县西有沙溪,自邵武县流入; 西北有密溪,自瓯宁县流入,
在今甘肃岷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:木昔寨“在卫西南十里……官军戍守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》:木昔砦“在岷州西南十五里”。
在今四川城口县西。清道光 《城口厅志》卷4: 柏家垭 “距厅西九十里。地势险要。嘉庆初,征剿教匪。曾设粮台于此。今称其地为粮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