厓门山
即厓山。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 元陈 《通鉴续编》 卷24: 祥兴二年 (1279) 春正月,“帝在厓山,大元兵张弘范袭厓山,张世杰力战御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新会县: 厓山在 “县南百里大海中。亦曰厓门山,故有镇戍”。
即厓山。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 元陈 《通鉴续编》 卷24: 祥兴二年 (1279) 春正月,“帝在厓山,大元兵张弘范袭厓山,张世杰力战御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新会县: 厓山在 “县南百里大海中。亦曰厓门山,故有镇戍”。
亦作五级。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午级镇。明嘉靖《武安县志》卷2镇店:有五级。清乾隆《武安县志》卷3集镇:午汲在“县西十二里”。在河北省武安市中部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午汲,人口2990
三国魏邺都之西门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五十里邺城遗址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邺城 “有七门……西曰金明门,一曰白门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三年 (347),后赵石虎 “命太子宣出祈福于山川,因行游猎
明永乐十二年 (1414) 于马口寨置,属思州府。治所在今贵州岑巩县西北七十里都素。清以后废。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置,治马口寨(今贵州岑巩县西北都素司)。属思州宣慰司。后废。
在今山东定陶县北。《清一统志 ·曹州府》: 项城阜 “在定陶县北三十里。楚项梁破章邯屯兵处。其地有高阜”。
一作㟂㞦岛。 在今山东龙口市西北海中。《明史·河渠四》: “自福山之罘岛至登州城北新海口沙门等岛, 西历桑岛、 㟂屺岛。” 即此。 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&
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6蓝田县:“玉谿馆在县东南四十五里,入商州路,俗曰硙子平。”
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置,属普安州。在今贵州普安县南。明万历 《贵州通志》 卷9普安州有鼠场营。清乾隆 《黔南识略》 卷28普安县: 顺治十八年 (1661) “拨普安州马乃、楼下、鼠场、安逸
即今四川射洪县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:太和镇“在射洪县南四十里。有通判驻此”。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9:嘉庆四年(1799)白莲教“焚太和镇复大炽,成都戒严”。民国设县佐。1950年射洪县由金华镇迁此。
①在今河北灵寿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常山郡灵寿县:“《禹贡》卫水出东北,东入滹沱。”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 “卫水”条引《灵寿县志》:“卫河在县东十里,俗名雷沟河,源出县东北十四里良同村,南流至县东
又名广通镇。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东坝镇。为唐五堰之一。《宋史·瀛国公传》: 德祐元年(1275),元兵迫近临安 (今浙江杭州市),“起赵淮为太府寺丞,戍银树东坝”。《元史·阿剌罕传》: 至元十二年 (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