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右玉县

右玉县

清雍正三年(1725)改右玉卫置,为朔平府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四里右玉城镇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,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改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1973年移治梁家油坊镇(即今右玉县)。


在山西省西北部、长城东侧,邻接内蒙古自治区。属朔州市。面积 1967 平方千米。人口10.3万。辖4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。秦置善无县,为雁门郡治。西汉因之。东汉为定襄郡治。东汉末废。北魏复置。东魏天平元年(534年)于县置善无郡,隋并废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置定边卫,永乐七年(1409年)徙大同右卫来治;正统十四年(1449年)又将边外玉林卫来同治,改称右玉林卫。属大同府。清初为右玉卫;雍正三年(1725年)改为右玉县,为朔平府治。1912年废府为县。1914年属雁门道,故治在今县西北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37—1948年间与邻县曾设和右清、右山怀、左右凉、右南、右玉等县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。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专区。1958年并入左云县属晋北专区。1961年分治,恢复右玉县。县人民政府原驻右玉旧城,属雁北专区。1967年属雁北地区。1973年迁至今址。1993年属朔州市。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。苍头河、源子河、马营河、三道河、李红河流经境内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谷子、莜麦、豆类、小麦、马铃薯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硅石、云母、石棉、铁、石墨、锰、长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机械、陶瓷、化工、建材等。109国道、山和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杀虎口、宝宁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贝海山

   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黄琅镇西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贝海山“山形如带,林木郁葱”。

  • 群峰山

    在今广西蒙山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: 群峰山“群峰环聚,岩隈深阻,群峰巡司旧置于此”。

  • 亦麻河卫

    明永乐八年(1410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伊曼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八年(1410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,辖境约当今俄罗斯乌苏里江以东伊曼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羊圈山

    亦作羊圈关。在今四川通江县北大巴山下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江县:“北有羊圈山巡检司。”清道光《通江县志》卷2:羊圈关“在治西北四百余里巴山中。下有旧巡检司。明嘉靖(世宗)中增置,治巴山下。久裁。……自

  • 芦眉国

    一译眉路骨或眉路骨惇。故地有数说:(1)在今小亚细亚一带;(2)在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;(3)在今意大利罗马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3大食诸国:“眉路骨惇国,居七重之城, 自上古用黑光大石叠就,每城相

  • 柏谷坞

    一名百谷坞。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四十里。《宋书· 王镇恶传》: 东晋义熙十二年 (416),晋兵伐秦,“破虎牢及柏谷坞”。同书 《王康传》: “司马楚之屯柏谷坞。” 即此。柏,又作百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

  • 腾川县

    元置,为筠连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筠连县。后废入筠连州。古县名。元置,治今四川省筠连县。为筠连州治。明洪武初废入筠连州。

  • 桃林塞

    又作桃林、桃原、桃园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以西至潼关以东地区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三年(前614) 春,“晋侯使詹嘉处瑕,以守桃林之塞”。杜注: “詹嘉,晋大夫,赐其瑕邑,令帅众守桃林以备秦。桃林,在

  • 孛罗城

    或称不剌、怕剌、普剌。宋、金时为西辽属地。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“西南行过孛罗城,所种皆麦稻。……城居肆囿间错,土屋窗户皆琉璃。”元属察合台汗国。见刘郁《西使记》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信城

    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。西汉置阳信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海丰县 “广武城” 条下: 信城,“在县北十里。《志》 云,韩信下齐时所筑城也。今名信城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