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和平县

和平县

①北魏置,属临松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南。寻省入临松县。

②明正德十三年 (1518) 析龙川县和平峒地置,属惠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和平县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以和平峒为名。崇祯六年 (1633) 改属连平州。清仍属惠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


在广东省东北部、东江上游,邻接江西省。属河源市。面积 2243 平方千米。人口48.7万。辖20镇。县人民政府驻阳明镇。元属循州龙川县地。明正德十三年(1518年)析龙川地置和平县,治今址,属惠州府。因县境有和平峒,曾置和平巡司而得名(一说沿用原龙川县和平都)。崇祯六年(1633年)改隶连平州。仍属惠州府。1914年属潮循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东江专区。1952年改属粤北行政区。1956年属惠阳专区。1959年裁入连平县,改属韶关专区。1960年连平县治迁阳明镇,改名和平县。1962年恢复连平、和平二县,仍属韶关专区。1963年属惠阳专区,1970年属惠阳地区。1988年属河源市。地处粤东平行岭谷区、九连山东麓,多丘陵山地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,西部的风吹蝴蝶海拔 1272 米,为县内最高峰。主要河流有浰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,并产甘薯、小麦、蚕豆、木薯、花生、大豆等。多杉、马尾松、樟、毛竹等林木,为省林业重点县,盛产木材、茶叶、松香和中药材。特产大叶青茶、九连茶、香菇、木耳、土纸、竹席。有铅、锌、铜、稀有金属、萤石、石灰石及煤等矿。工业有食品、造纸、制药、机械、陶瓷、水泥、森工、竹木制品等。忠定、和洋公路在此交会。为革命老区之一,九连山东山南坡建有烈士纪念碑。九连山为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沫沟湖

    在今安徽灵璧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灵璧县 “石湖” 条下: “县境又有沫沟湖,今涸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一》: 沫沟湖,“相传晋、宋间地陷为湖,每春夏晦暝,水上有城屋之状,见则岁有大水。相近

  • 望苍坝

    亦作旺苍坝。即今四川旺苍县。1941年于此设旺苍设治局,1945年改为旺苍县。

  • 刘河堡中千户所

    明置,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浏河镇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)并入镇海卫。明置,治今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。属苏州府。后废。

  • 绣水

    ①一名秀水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》: 秀水 “在秀水县 (今嘉兴市) 北。即南湖之下流,北入运河。相传水浮五色,见者获庆,亦称绣水。邑名因此”。②在今江西婺源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

  • 武夷山

    广义的武夷山在今江西、福建两省边境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北接仙霞岭,南连九连山,为赣江、闽江分水岭。主峰黄岗山,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,海拔2158米,为本省最高峰。狭义的武夷山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二十里,

  • 阳溪

    即洭水。今广东北江支流连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阳山县:“南有阳溪,即洭水。”

  • 莆禧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平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莆禧。清康熙三年(1664) 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莆禧。属平海卫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废。

  • 武礼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。属笼州。后废。

  • 银城

    一名铜鱼城。即今福建同安县治大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同安县: 银城 “即今县。……其制东西广,而南北隘,如银锭然,故曰银城。又城南溪有二石,状如鱼,色若铜鼓,亦名铜鱼城”。又称铜鱼城。即今福

  • 禅春站

    元置,故址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北三道河附近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阿忽一百 (里) 禅春(站)。” 明改称善出站。元置,在今吉林省蛟河市东三道河子附近。明为善出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