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顺设治局
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,驻茶郎寺 (在今青海玛多县东南)。1946年裁撤。
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,治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南茶郎寺。1946年撤销。
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,驻茶郎寺 (在今青海玛多县东南)。1946年裁撤。
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,治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南茶郎寺。1946年撤销。
又作札期谿,故址即今西藏扎囊县东扎其。“扎启”,藏语意为刺树沟外。
①三国吴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北宁县。《水经· 叶榆水注》: “南越王知不可战,却军住武宁县。按 《晋太康记》 县属交趾。” 南齐以后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龙州。贞观六年 (6
即稌山嶂。在今福建永定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 作 “梌山嶂”。
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华亭县:大盈浦“旧在淀山湖东,亦直受湖水自白鹤汇达吴淞江,阔三十丈,潮沙浸入,易致淀淤。宋绍圣中,转运毛渐浚大盈、顾会二浦。元大德初复浚。泰定初,开大盈浦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小现礁。1935年命名小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小现礁。
1914年由南路道改置,属奉天省。治沈阳县(今辽宁沈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彰武、新民、黑山、北镇、义县、葫芦岛、凌海、兴城、绥中等县市以东,西丰、清原、铁岭、沈阳、灯塔、辽阳、鞍山、海城、大石桥、盖州
北宋建,在今安徽灵璧县灵城镇西凤凰山下,汴堤北岸。苏轼有《张氏园亭记》。
亦作潾山。在今四川邻水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2渠州:邻山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:在邻山县西四十里。此山重叠,邻比相次,迤逦南尽县界。此山出铁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8邻山县:邻山“在县西四十里。此山重叠邻
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贵平县: “旧治和仁城,开元十四年移治禄川也。”
唐置,属羁縻思峨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