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山
①在今河北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唐县: 唐山在 “县北八里。一名唐岩,亦名尧山”。
②在今浙江遂昌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遂昌县: 唐山在 “县北十八里。山北有二峰相向”。
③在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镇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27昌化县: “唐山在县 (今昌化镇) 后,高二十丈,为县治主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昌化县: “神龙初改曰唐山 (县),亦因山名以黜武氏也。”
④华侨对祖国的一种习惯称呼。
①在今河北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唐县: 唐山在 “县北八里。一名唐岩,亦名尧山”。
②在今浙江遂昌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遂昌县: 唐山在 “县北十八里。山北有二峰相向”。
③在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镇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27昌化县: “唐山在县 (今昌化镇) 后,高二十丈,为县治主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昌化县: “神龙初改曰唐山 (县),亦因山名以黜武氏也。”
④华侨对祖国的一种习惯称呼。
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发实兰峰“在(吉林)城西北一百十七里,周十里。奇塔穆河发源于此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0:发实兰峰在“(吉林)城西北一百一十七里。高一百四十步,周十里。奇穆塔
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:马庄集“在邳州东南运河东岸”。
南宋置,属黄岩县。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五十里松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太平县: 松门卫“本宋黄岩之松门寨,去县百二十里”。明洪武时置卫于此。南宋置,即今浙江省温岭市东松门镇。属温岭县。明改为松门卫。
在今河北滦县西北棒子镇东北。为戍守要地。《旧唐书·仆固怀恩传》: 唐广德二年 (764),“(史) 朝义至平州石城县温泉栅,穷蹙,走入长林自缢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滦县棒子镇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广德元
明置,属宣化县。在今广西邕宁县南团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南宁府宣化县:团罗堡“在府南九十里……防广东灵山、钦州之寇”。
在今福建南靖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南靖县: 深渡溪 “在县西北五十里。自龙岩县界历龟洋入小溪”。
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长池场(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赤镇)。1935年初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南江县西南部析置,治今南江县长赤镇。县以镇名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,仍并
北魏平城宫楼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载:天兴四年(401)五月,“起紫极殿、玄武楼、凉风观、石池、鹿苑台”。
元改鸾州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北二十里。明洪武初废入南丹州。元改鸾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。明洪武初废。
在今上海市北部,跨嘉定、宝山、闸北、虹口、杨浦等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:走马塘“在县东南二十里。西通横沥,东南由江湾浦入吴淞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