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口镇
清置,属富阳县。即今浙江富阳县西南三十一里场口镇。
在浙江省富阳市中南部、富春江东南岸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场口,人口 3910。历为山货集散场所,又当壶源溪出口处,故名。民国时置镇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6年复置镇。产稻、油菜籽。有电子、建材、酿酒、铸造、机械等工业。旧时为“富阳四大船埠”之一,南乡竹木、土纸多经此外运。有耐火材料、乳品、酿酒、印刷、五金等厂。公路通市区,富春江通水运。古迹有瓜桥埠的三国吴帝孙权故里。
清置,属富阳县。即今浙江富阳县西南三十一里场口镇。
在浙江省富阳市中南部、富春江东南岸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场口,人口 3910。历为山货集散场所,又当壶源溪出口处,故名。民国时置镇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6年复置镇。产稻、油菜籽。有电子、建材、酿酒、铸造、机械等工业。旧时为“富阳四大船埠”之一,南乡竹木、土纸多经此外运。有耐火材料、乳品、酿酒、印刷、五金等厂。公路通市区,富春江通水运。古迹有瓜桥埠的三国吴帝孙权故里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草堂寺一带,为南河支流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1成都府: 浣花溪 “在城西五里。一名百花潭”。溪北为唐诗人杜甫故居。号浣花草堂。唐女诗人薛涛亦家于溪旁,以溪水造十色笺,名浣花笺。自唐以来
五岳之一。指今河南登封市北嵩山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嵩高为中岳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、《汉书·郊祀志》 均谓“中岳嵩高也”。金鹗《求古录·礼说》 指出:中岳之名,历代随帝都而移。尧都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西南
一名秦川河。在今四川威远县东。南流注入威远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威远县:龙会河“在县东。曲流如盘龙,合于献宝溪”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 “献宝溪”条下:“其龙会河一名秦川溪。源出佛顶山,南流至县东,
辽开泰二年 (1013) 置,属大宁府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废为镇,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复升为县。古县名。辽开泰二年(1013年)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西南。属大定
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,与抚宁县接界。明弘治中筑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卢龙县: 罗汉洞关,“隆庆初蒙古土蛮入沙岭、罗汉洞,大掠郡境”。即此。
即今河南滑县东南桑村乡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桑村集,距城七十五里。”
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。一说在贵德县南。《明史·西域传·西番诸卫》: 万历十六年 (1588),“火落赤移驻捏工川,逼近西宁,日蚕食番族”。
在今云南昌宁县东北观音山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顺宁府:“《志》云,府境旧有顺宁观音、水井、牛街、锡铅、右甸、枯河六驿, 皆土驿丞司之。”
即今四川绵阳市东南石板乡。清道光年间建场。民国《绵阳县志》卷1:东南石板河场,“距县城五十五里”。
亦作戳儿河。即今内蒙古东北、黑龙江省西北之绰尔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 绰尔河 “在齐齐哈尔城西北四百八十里。源出兴安岭,东南流经扎赖特旗地,流六百余里入嫩江”。嫩江支流。绰尔,蒙古语意为“发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