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夏店镇

夏店镇

①即今山西襄垣县西南夏店镇。《清一统志 ·潞安府》 “东周镇” 条下: 夏店镇 “在县西三十里”。

②即今山东昌邑市东北二十里夏店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昌邑县有 “夏店马驿”。《清一统志 ·莱州府二》: 夏店马驿 “明初设,隆庆中裁”。


(1)在山西省襄垣县中南部。面积161.3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店,人口2800。以店名村。1949年属襄垣七区,1950年属三区。1954年建夏店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0年南邯乡、九庄乡并入。浊漳河西源流经本镇。产玉米、谷子、小麦等。盛产番茄、白菜、葡萄。有煤矿、焦化、化工、造纸等厂。自古以来为交通要道,太焦铁路、208国道经此。(2)在安徽省霍邱县南部、众夏分干渠北。面积85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店,人口 4050。 因夏姓最早在此开店建集得名。1950年建夏店乡,1958年成立冲锋公社,1983年复改夏店乡。1992年砖洪乡并入。2000年设镇。为县粮食产区之一。长花、夏固公路经此,有公路通长集接霍叶公路。(3)在山东省昌邑市中北部、潍河东岸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店,人口2000。元代立村,因村临古道,夏姓在此开店,故名。1950年属昌邑县第四区、第七区,1955年属东冢区、夏店区。1958年为红星、先进公社,后为东冢、夏店公社。1983年为夏店乡、下营镇、东冢乡,2001年下营镇、东冢乡、夏店乡合并设立夏店镇。潍河、蒲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,盛产蔬菜、西瓜。产鲈鱼、卫鱼、黄姑鱼、子蟹、文蛤、毛虾等水产品,有海水养殖和盐业生产。有橡胶、砖瓦、服装、地毯、冷藏、水产品加工等厂。下小公路经此。设下营渔港和商港,为海上运输重要口岸。1939年秋中共昌潍中心县委在境内成立。(4)在湖北省大悟县南部。面积97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店,人口2390。以夏姓居多而名。1949年为礼山县五区。1955年为大悟县夏店乡。1957年属新城区。1958年属七一公社,1960年属新城区。1975年设夏店公社,1987年改置镇。地处大别山丘陵区。主产稻、小麦等,盛产花生、茶叶、油桐、木梓。有铸造、粮食加工、水泥预制、砂轮、机修等厂。宋长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亭子

    即鹦哥嘴地方。在今四川巴塘县东五里。《清史稿·凤全传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巴塘七沟村民“抗阻垦务,枪伤勇丁,焚毁教堂。时所部兵勇仅百余人驰往弹压。三月初一日行至红亭子地方,突中贼伏,搏战良久,

  • 武功宫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修建,在今陕西武功县 (普集镇) 西南渭河北岸。六年 (623) 改名庆善宫。

  • 大座堡

    明置,属宣化县。在今广西南宁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南宁府宣化县“三官堡”条下:大座堡“在府东北三十里。防宾州武缘诸山寇”。

  • 陆州

    唐上元二年(675)改玉山州置,治所在乌雷县(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村)。《元和志》卷38陆州:“以在海南,有陆路通海北, 因以为名。”天宝元年(742)改为玉山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陆州。辖境相当

  • 汤站堡

    明置,属定辽右卫。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南汤山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宁东堡”条下:“汤站堡在险山堡西,其西南与凤凰城接界。”

  • 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老城之东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三十年 (前512),楚子 “使监马尹大心逆吴公子,使居养,莠尹然、左司马尹戍城之邑”。杜注: “养,即所封之邑。”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。《

  • 永厚陵

    北宋英宗赵曙的陵墓。一在今河南巩义市南孝义镇和义沟村北。东去永昭陵一里许。

  • 儿塘

    即倪塘。在今江苏江宁县东。《梁书·敬帝传》:太平二年(557)五月,北齐军水、步至秣陵故治,“癸卯,齐军进据儿塘,舆驾出顿赵建故篱门,内外纂严”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“齐兵自方山进及儿塘,游骑至台。”即

  • 北麂山

    即今浙江平阳县东北麂山列岛。明《郑和航海图》作“东洛山”。民国《瑞安县志》卷3载:“北麂山高167.7公尺,一名北岐山,又名东洛山。前清乾隆年间,海盗蔡牵盘踞,抗拒提督李长庚之师。今山中之大校场、小校

  • 上爱茶峒长官司

    明宣德三年(1428)置,属东乡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明宣德三年(1428年)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南。属东乡五路安抚司。清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