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夏阳

夏阳

①战国秦地,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惠文王十一年 (前327) “更名少梁曰夏阳”。即此。

②即今山东微山县治夏镇。清属沛县,置夏阳巡司于此。


(1)古邑名。(1)又作下阳。春秋北虢邑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。《公羊传》僖公二年(前658年):“虞师、晋师灭夏阳。”即此。参见“下阳”。(2)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。战国秦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惠文王十一年(前327年),“更名少梁曰夏阳”,即此。(2)古地名。约今四川省宝兴县南灵关西北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唐贞元十七年(801年),韦皋深入吐蕃,“路惟明自灵关、夏阳攻逋租、偏松城”。经此之路称夏阳道,为雅州西入吐蕃要道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“雅州西有通吐蕃道三:曰夏阳、曰夔松、曰始阳。”(3)集镇名。(1)在福建省明溪县东北部。夏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500。初为杨姓始居,名杨厝坪,后迁村山下,称下杨,谐音为今名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有圩市。有造纸厂。村东有宋代尚书萧登任墓。有公路接福五公路。(2)在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部、黄河西岸。属洽川镇。人口1100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为河西县治,乾元三年(760年)更为夏阳县治,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废,设夏阳镇。金仍为镇,后废。村袭镇名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特产花生、铃铃枣、红皮蒜。有公路通县城。村东夏阳渡是陕、晋之间水上要津。(4)村名。在陕西省韩城市西南部、涺水西岸。属金城街道办事处。人口500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惠文君十一年(前327年):“更名少梁曰夏阳。”据该村三圣庙碑记载,西汉末年曾由少梁村徙夏阳县于今址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。西禹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山县

    唐渤海国置,属庆州。治所当在今吉林珲春市境。辽废。古县名。元置。治今贵州省长顺县东北。属下思同州。后废。

  • 高僚原寨

    在今湖南蓝山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蓝山县: “高僚原寨在县南百里。其相近者又有紫僚原寨,皆崇山峻崖。崇祯十 一年,群 ‘贼’ 结聚于此,官兵讨破之。”

  • 团山驿

    明洪武初置,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康府都昌县:团山驿在“县西南一里”。元置,在今江西省都昌县西南。属都昌州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常家山

    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六十里。汪藻 《青唐录》 云,北宋元祐二年 (1087) 三月,“阿里骨举兵洮州,虏赵醇忠及杀属户大首领,皇城使经斡穆等数千人,驻兵常家山,分筑洮州为两城以居”。

  • 阿赖岭

    亦作阿赖山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南部阿赖山脉。《清史稿·杨芳传》:道光七年(1827)平张格尔之乱,进占喀什噶尔,“张格尔已遁,命杨遇春偕芳出卡掩捕,芳军阿赖,檄诸夷部缚献”。

  • 钩盘河

    为古九河之一。亦作钩般。又作钩股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南,山东德州市之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平原郡般县注: “师古曰: ‘ 《尔雅》 说九河云“钩般”,郭璞以为水曲如钩。’” 《清一统志· 武定府》: 钩

  • 中心镇公堂

    藏语称“瑞巴洗康”。在今云南中甸县城东南大龟山麓。始建于清雍正二年(1724)。光绪八年(1882)重修。为三重檐歇山顶殿堂建筑。是当地藏民集会、议事、诵经的场所。1936年4月,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

  • 占州

    唐永徽二年(651)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平望湖

    即今江苏兴化市北平旺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3高邮军:平望湖“在兴化县西一十八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兴化县:平望湖在“县北二十里。南接官塘,中有冈阜,四望平坦,因名”。

  • 大罗城

    又作罗城。今越南河内市。元黎崱《安南志略》卷1:“大罗城路,古交趾,汉仍之。唐置安南都护府。其城在泸江西岸,唐张伯义始筑,张舟、高骈继增修之。(宋)真宗时,郡人李公蕴于此建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