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名县

大名县

五代汉乾祐元年(948)改广晋县置,为大名府治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)并入元城县。绍圣三年(1096)复置,属大名府。政和六年(1116)徙治南乐镇(今大名县南旧治乡)。金复还故治大街乡(旧府城),与元城县同为大名府治。元至元九年(1272)又移治南乐镇,属大名路。明洪武十年(1377)省入魏县。十五年(1382)复置,为大名府治。治所在大街乡(旧府城)。永乐九年(1411)复移南乐镇,属大名府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)因水患移治今县。


在河北省南部,东临山东省,南临河南省。属邯郸市。面积1045平方千米。人口74.8万。辖6镇、14乡(含1回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大名镇。战国为魏武侯公子元之食邑。秦属邯郸郡和东郡。汉为魏、元城两县地,属魏郡。三国魏元城县改属阳平郡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析馆陶县西部置贵乡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元城、平邑二县省入贵乡县,魏县省入昌乐县。北周建德七年(578年)贵乡县改属昌乐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贵乡县改属魏州,并为州治,六年析贵乡县复置元城县,析昌乐县复置魏县,两县均属魏州,大业三年(607年)改属魏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元城县省入贵乡县,圣历二年(699年)复置,属魏州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贵乡县改名广晋县,元城县改名兴唐县,魏州改兴唐府。晋兴唐县复名元城县,兴唐府改广晋府。汉改广晋府为大名府,乾祐元年(948年)广晋县改名大名县,为大名府治。北宋庆历二年(1042年)建为北京。熙宁六年(1073年)大名县省入元城县,绍圣二年(1095年)复置,政和六年(1116年)徙治南乐镇(今县南)。金代大名县徙旧治。蒙古太宗六年(1234年)大名县复徙治南乐镇,宪宗二年(1252年)徙治府城,至元二年(1265年)重治南乐镇,属大名路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大名县省入魏县,十五年复置,三十一年徙治元城县城(今大名镇)。永乐九年(1411年)又徙治南乐镇,属大名府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魏县省入大名县,并徙治今大名镇,属直隶省大名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改属大名道,元城县省入。1928年直隶河北省。1940年魏县析出。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邯郸专区。1958年魏县省入。1960年改属邯郸市,次年复属邯郸专区,魏县同年复置。1968年属邯郸地区。1993年划归邯郸市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,有漳河、卫河、马颊河流经。属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棉花。有机械制造、酿酒、化肥、造纸等工业。邯常铁路及106国道、邯大、大和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宋五礼碑、狄仁杰祠堂碑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昆川县

    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南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境。八年 (634) 属霸州,十三年 (639) 废。

  • 王庄驿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凤阳县:王庄驿在“府东北七十里”。清裁。

  • 广福乡

    即今广东蕉岭县北广福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镇平县图:县北有广福乡、罗冈司。

  • 教合三部

    亦作教化三部、强现三部。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四十里波些山下。元 《招捕总录·云南》:“至大元年,教合三部来龙砦大头渐恐等反。”

  • 三朗镇

    即今河北故城县西北三朗乡。清光绪《故城县志》卷2:三朗镇“在县西北五十里,冀瀛交界”。

  • 胡空堡

   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二年 (387),“苻登进据胡空堡,戎夏归之者十有余万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邠州: 胡空堡“空,符秦将也,其西又有徐嵩堡。秦败,二人皆筑垒自守,堡因以

  • 曾山

    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双髻山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 潮阳县 “有曾山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58潮阳县:曾山“多文贝,可以解毒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引 《潮阳县志》: “曾山在县西二十里。双峰并峙,俗名双

  • 崆峒岩

    ①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98南恩州: 崆峒岩 “生石乳,有石钟鼓,扣之有声。《郡国志》 云: 岩穴中有金膏银液、灵芝、玉髓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春县: 崆峒岩在 “县西南十五里。石壁

  • 开平县

    清顺治五年(1648)析思平、新兴、新会三县置,属肇庆府。治开平屯(今广东开平市西北苍城镇)。以开平屯为名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0年移治今开平市西赤坎镇,1952年移治今开

  • 青山

    ①又名黑山。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59内丘县: “黑山一名青山。在旧县西二十里。《列仙传》 云: 犊子邺人,常在黑山,曾牵一黄犊来过邺城酤酒,阳都女见悦之,遂留相奉,乃随犊子去,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