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围山

大围山

①在今湖南浏阳市东北一百五十里。旧名首裨山。山顶有白沙湖,广袤五十余里。流分四派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浏阳县:大围山“冈峦围绕,盘踞四县,因名大围”。

②亦作大城关、大围关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八十里大为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峨眉县:“西南有中镇巡检司,后徙治大围山。”


(1)又称首裨山。在湖南省浏阳市与江西省铜鼓、万载两县交界处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由花岗岩等构成。主峰石柱峰,海拔1607.9米。山上千岩万壑,云洞迷人,柱峰古迹,引人入胜。为浏阳河源地。动植物资源繁多,并产药材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工农红军重要根据地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和大围山自然保护区。(2)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南部,与河口瑶族自治县交界处。山顶海拔1864米。岩溶地貌发育,森林茂密,保存了较完整的原始森林自然景观和各种珍稀植物。分布有热带雨林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,其中珍稀植物有20多种,如云南石樟、云南穗花杉、长蕊木兰、伞花树、八宝树等。林中野生动物众多,其中珍稀动物有20多种,如黑长臂猿、蜂猴、孔雀雉、斑羚等。有“植物王国”、“动植物资源基因库”之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矢浦四十八寨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西亮江上源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“有吴国佐者,洪州司特峒寨苗也……自称‘天皇上将’……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,焚之。国佐逃矢浦四十八寨,复入古州毛洞,追获之。”在今贵州省黎平县西亮江上源。明万

  • 桐槽

    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。《明史· 李应祥传》: 万历年间,“ (周) 光镐先设疑,以尝相岭贼,贼果退据桐槽。桐槽者,大咱巢穴也。…… (边) 之垣亦屡破桐槽,大咱亡入山峪中”。在今四川省喜德县西冕山

  • 方丈山

    ①又名方壶。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自威、宣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傅在勃海中。”或以为即今韩国南济州岛。②即今观音山。在云南鹤庆县南部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鹤

  • 花家寺

    在今安徽萧县东南。在此发现龙山文化遗址,称花家寺遗址。

  • 恰卜恰

    即今青海共和县驻地恰卜恰镇。清乾隆《西宁府志》 卷21西宁至藏路程: “南路白彦脑儿……五十里至恰不恰,有草无柴,青海蒙古住牧。四十里至西泥脑儿。” 民国汪公亮 《西北地理》 第二十三章: “民国八年

  • 圉乡

   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南尹雒阳县 “有圉乡”。《左传· 昭公二十二年》杜注: “洛阳东南有圉乡。”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二年(前520年):“单子伐东圉。”即此。

  • 亮善郡

    北周天和年间置,属西宁州。治所在苏祁县 (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北周武帝置,治苏祁县(今四川西昌市西北礼州)。属西宁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

  • 大石林牙

    即虎思斡耳朵。简称大石。西辽都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。元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:“晚至南山下,即大石林牙。”西辽国主耶律大石曾任翰林,辽人以翰林为林牙,故称大石林牙。

  • 巴儿思阔

    亦作巴儿思渴。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“阿思打纳西为巴尔思阔。”

  • 抚松县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置,属长白府。治所在双甸子(今吉林抚松县)。民国《抚松县志》卷1:“以地当松花江上游,故设治后定名曰抚松县。”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34年属安东省,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