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石墟
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大石镇。清同治《番禺县志》卷18:墟市有“大石墟”。
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大石镇。清同治《番禺县志》卷18:墟市有“大石墟”。
明洪武七年 (1374) 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二里静州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静州长官司: “正德间,与岳蓬为乱,攻茂城,断水道,城中大困,既而克平之。所辖法虎、桃沟等八寨。州南北定门至关子
即今下关。在云南大理市区西洱河北岸的旧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大理府:“府南三十里为龙尾关,亦曰下关。城有三门,皆控点苍、洱海之险,为拒守要地。”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龙尾关“当洱之尾,一名河尾关”。
在今广东徐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徐闻县:大水溪在“县东十里。源出县东北笼床山,至县东有石滩,水声响急,其下旋洄为潭,深不可测,俗名龙潭。南流经海安所城东入海。俗号石滩,为灵山镇海滩”。
即今广东龙门县西铁岗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龙门县图表: 铁冈汛有千总驻防。
即今湖北黄石市。旧属大冶县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大冶县东北有石灰窑市。1948年与黄石港、道士洑合设石黄镇。1950年改设黄石市。
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漫水湾镇 (松林)。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 置松林土千户。村名。在吉林省珲春市区中南部。属杨泡满族乡。人口960。曾名石灰沟、太平川,1953年因重名改今名。南依中、俄界山神仙顶
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六郎关乡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六郎关“在郧西县西南一百七十里。旧上津县南六十里”。
又作淋头集。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镇。清乾隆 《含山县志》 山川全图: 西南有林头。(1)在安徽省含山县西南部。面积130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头,人口1.8万。传为东晋降将姚襄拎头自
又作丘兹、鸠兹、屈支、归兹等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延城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。东汉延光二年(123)属西域长史。魏晋时迁都于今沙雅县北六十里羊达克沁废城。唐还旧址,改名伊罗卢
又名造口。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六十里皂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万安县“皂口江”条下:“宋建炎初,隆祐太后避兵南指章赣,金人蹑其后,追至造口,不及而还。造口即皂口也。”明洪武三年(1370)置巡司于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