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蒲淀
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四里百道口附近。《寰宇记》卷66瀛州河间县:“大蒲淀又名大廉陂。在县西南四十一里。《水经注》云:大蒲下导陂沟,竞奔咸注滹沱,是故人因决入之处,谓之百道口,盖有此浦。”
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四里百道口附近。《寰宇记》卷66瀛州河间县:“大蒲淀又名大廉陂。在县西南四十一里。《水经注》云:大蒲下导陂沟,竞奔咸注滹沱,是故人因决入之处,谓之百道口,盖有此浦。”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治,为笼州治。治所即今广西扶绥县。天宝初为扶南郡治,乾元初复为笼州治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。为笼州治。唐末废。
在今山西曲沃县北三十五里蒙城村、襄汾县南十五里蒙亨村附近。《魏书·安同传》: “汾东有蒙坑,东西三百余里,径路不通。” 《新五代史·王峻传》: “峻军出自绛州,前锋报过蒙坑。峻喜,谓其属曰: ‘蒙坑,
亦作鲁班桥镇。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南鲁班镇。民国 《三台县志》 卷1: 鲁般桥在 “城西南,距城八十里。雍正八年建。通上省大路”。
①唐宋以前常以河水为黄河的正称、专称。②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星云湖。汉至南朝称河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胜休县: “河水,东至毋棳入桥。”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胜休县注引 《南中志》:“有大河,纵广百四
1949年5月由永嘉县瓯江北析置,治岩头镇(今浙江永嘉县北岩头镇)。当年9月改名永嘉县,迁治枫林镇。旧县名。1949年5月析永嘉县置,治今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。同年9月复改永嘉县,并迁治枫林镇。
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,为广西之别称。因位于古百越 (粤) 地西部而名。(1)地区名。指今广东省西部漠阳江、鉴江流域及雷州半岛地区。包括今阳江、茂名、湛江三市所辖。(2)广西别称。因古为百粤地而得名。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徙国内属置,属沈黎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。后属蜀郡。东汉延光元年 (122) 属蜀郡属国都尉。三国蜀汉属汉嘉郡。西晋改为徙阳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四川省
又称屈原庙或汨罗庙。旧在汨罗江北。晋王嘉 《拾遗记》 称,屈原死后 “楚人为之立祠,汉末犹在”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汨水又西为屈潭,即汨罗渊也。屈原怀沙自沈于此,故渊以屈为名。……渊北有屈原庙,庙前
又作陇干城、笼干城。北宋筑,即今宁夏隆德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3顺德军:“庆历三年,以渭州陇竿城置军。”即“笼竿城”。
三国魏改杨县为侯国,属平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。西晋复为杨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