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霍山
亦名罗山,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东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9罗江县:“《志》云:大霍山在县西南十里,罗公远修真处也。上有罗真宫,宋何彦真有记。”
亦名罗山,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东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9罗江县:“《志》云:大霍山在县西南十里,罗公远修真处也。上有罗真宫,宋何彦真有记。”
即红江县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南红岩镇。即“红江县(2)”。
在今浙江泰顺县东洪口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泰顺县: 罗阳第一关 “在县东四十里,当洪水、东渡之西,道出瑞安……水陆往来,多出于此”。在今浙江省泰顺县东洪口。明属泰顺县。为水陆往来之交通要道。清废。
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普定卫:九溪河“溪流九曲,萦回而东。即威清卫(今清镇市)的澄河之上源也”。
旧时为福州府别称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8福州 《景物上》: 闽中,“南丰 《道山亭记》,福于闽为土中,所谓闽中也”。明陈鸣树著 《闽中考》,所考皆福州府境内山川、古迹。(1)地区名。在福建省中部。泛指
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义宁县: 智慧山 “万山中突出,蜿蜒秀丽,下有水曰智慧江,流入义江”。
即“三关”。南北朝时义阳郡(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市)南黄岘、武阳、平靖三关的总称。南北朝时义阳郡(治今河南信阳市)南平靖、黄岘(宋以后称九里)、武阳(一作武胜)三关之总称。在河南省信阳市南,豫、鄂两省交界
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置,属洪雅县。即今四川洪雅县。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改洪雅县为丹棱县,于洪雅镇置洪雅县。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中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勒吉图南。
①战国赵地,在今河北磁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幽缪王迁二年 (前234),“秦攻武城,扈辄率师救之,军败,死焉”。②在今山西介休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一》:武城 “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。秦遣武安君
金置,属泌阳县。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。在山东省费县中东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胡阳,人口 6600。建于明万历年间,原名胡扬庄,后演变为胡阳。1952年属费县十二、十三、十四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