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师泉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2云安军:天师泉“在县(旧治在今云阳镇)西二里洞灵观侧。每五月江水涨浊,一水自岩窦间溢出,甘洁清洌,足一邑之用,尽九月而止,号天师泉”。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2云安军:天师泉“在县(旧治在今云阳镇)西二里洞灵观侧。每五月江水涨浊,一水自岩窦间溢出,甘洁清洌,足一邑之用,尽九月而止,号天师泉”。
南朝宋改河阳郡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东河阳县(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,洱海东岸大成村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海东南岸一带。南朝梁末废。东晋成帝析河阳郡西部置西河阳郡,遂改河阳郡为东河阳郡,治东河阳县(今大理市
北宋政和三年(1113)升定州置,治所在安喜县(今河北定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、新乐、顺平、望都、曲阳、无极等市县地。金天会中降为定州,寻复为中山府。元属真定路。明洪武初复为定州。北宋政和
即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新城县: “本长山县驿台,太宗在潜,以人民完聚”,创置为县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3: “本长山县之驿台镇”,元时置县。
在今江西吉水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吉水县:白富岭“在县北九十里。有泉自岭出,悬流不竭,旁有巨石,高数十丈”。
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3静江府:东人山“在阳朔县东。其形如冠带而拱揖。县西一里有石如人冠带, 西向而坐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阳朔县:东人山在“县东南二十里。石形如人,东向,其下有三十
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海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浦县 “鱼肠屿” 条: 石城屿 “在县东南四十余里海中,乱石丛杂,望若城壁。傍曰菜屿,生紫菜”。
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。元置重州蛮夷长官司。明初改为通州里。清属定番州,于此设大塘州判。1913年析置大塘县。1942年废。明初改重州蛮夷长官司置,即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通州。清废。
在今山西岢岚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岢岚州:“名源水在州北五十里,亦西南流入于黄河。”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智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在今江西安福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安福县: 亭符城 “在县南八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