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蒙县
唐置,为羁縻述昆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龙头乡。北宋废。
古县名。唐置,为羁縻县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。为述昆州治。北宋熙宁时废。
唐置,为羁縻述昆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龙头乡。北宋废。
古县名。唐置,为羁縻县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。为述昆州治。北宋熙宁时废。
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延庆州: 涧河在 “州南三十里,源出八达岭,岭东四里有青龙桥,涧河经其下,东南流入居庸关,达昌平州界,入于榆河”。②在今山西榆次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
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广西梧州府怀集县:齐岳山在“县西百十里。峭拔出于众山之上。上有龙潭,久旱不涸”。又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齐岳山,“山腰有铜钟一,铁钟一,刘宋时所铸。山麓出温泉,
西魏置,属南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五十二里白亭村。北周废。
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由益都、淄川、莱芜三县地析置,属青州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镇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属淄青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0年与淄川县合并为淄博市。古旧县名
原名普光寺。唐宋时名光相寺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2嘉定府:光相寺“自白水至寺,历八十四盘,山径如线,可通登跻,如是者六十里至峰顶,即普贤示现之处。寺屋皆以板为之”。南宋范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寿州置,治所在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寿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寿州置,治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同寿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寿州。
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由拳县: “柴辟,故就李乡,吴、越战地。” 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语儿乡,故越界,名曰就李,吴疆越地以为战地,至于柴辟亭。” 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
①南朝陈天嘉中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江县(邓埠镇)东北锦江镇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并入余干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)又以安仁场升为安仁县,属饶州。治所仍在今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元属饶州路。明、清属
在今浙江德清县东二十四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4德清县:市亭山“在县西南二百步。《吴兴记》云:市亭山,王逸少莅郡,欲此立宅,以其面溪背山也”。
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长江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3峡州:下牢镇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云,在夷陵县二十八里。隋于此置峡州。贞观九年移于步阐垒。其旧城因置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