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海城

安海城

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湾为安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安海城“在晋江县西南六十里。古名湾海。宋初改名安海市。东曰旧市,西曰新市。海舶至州,遣吏榷税于此。曰石井津。建炎四年置石井镇。绍兴二十六年海寇奄至,镇官自镇西偏循东北,筑土城垒石为门备之。后圮。元置石井镇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,徙司于同安之陈坑镇。仍为商民辏集处。嘉靖三十七年倭乱,甃石拓城,周一千二十七丈,门四,水关大小八,设官军戍守。亦曰安平镇。三十八年、四十三年,倭寇屡来攻, 皆不能陷。万历三十四年移府通判驻此。后复旧。本朝雍正七年,以地为滨海扼要,仍移府通判驻焉。今改县丞驻此”。建于南宋绍兴八年(1138)闻名国内的巨大桥梁工程——安平桥,俗名五里桥,即横跨安海与南安水头之间。


即今福建省晋江市西南滨海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安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“湾”为“安”。宋初为安海市,东曰旧市,西称新市,为海舶入泉州时官吏榷税处。又名石井津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置石井镇。绍兴二十六年(1156年)筑土城,防御海寇,后圮。元置石井镇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废巡司,仍为商民辏集处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以倭寇乱,甃石拓城,设兵戍守,亦曰安平镇。万历末年后,更为明、清两代泉州府通判或晋江县丞驻所。建于南宋绍兴八年、闻名国内的巨大桥梁工程——安平桥,即横跨安海与南安县水头之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毕镇

   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毕克齐的简称。或作毕七沁。蒙古语意为写字的人或文书。清范昭逵《从西纪略》载:“毕七沁,犹华言能书者。传言,元太后命汉官写经,年久不归,安土于此。今人毕其后。蒙古以物名地,率多类此

  • 克湖寨

    即克胡寨。今山西临县西克虎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临县:克湖寨在“县西北百二十里黄河东岸,路通陕西葭州。古置浮梁,今以舟济。金大定中筑城屯兵于此,以防夏人。元废。明洪武五年置巡司”。

  • 高镇

    在今福建德化县西北。明置高镇巡司于此。万历末废。(1)镇名。在陕西省横山县东南部、小理河北岸。面积25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家沟,人口1120。清初以姓氏、地形得名高家沟,1946年

  • 铁石镇

    即今福建清流县东南铁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清流县: 铁石镇在 “县东南九十里。正统六年,议者以梦溪里山势险阻,草寇不时出没,奏置巡司于铁石山下,以为警备”。

  • 白盐池

    ①在今陕西定边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4:盐州五原县有盐池四所,一乌池,二白池,三细项池,四瓦窑池。乌、白二池出盐。唐置白池县,即以地近白池而名。②在今甘肃民勤县境内。《元和志》卷40姑臧县:“武兴盐池、

  • 鄣郡

    楚、汉之际置 ( 一说秦置),治所在鄣县 (今浙江安吉县北安城镇古城)。辖境当今安徽、江苏两省长江以南、江苏茅山以西、浙江新安江以北地区。西汉元狩二年 (前121) 改为丹阳郡。楚汉之际置,一说秦置,

  • 黄金岛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南三里长江中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7万州: 黄金岛 “在州南三里,近南岸。屹立江心,高数丈,土人淘金于此”。

  • 小白山

    指今吉林、黑龙江两省间之张广才岭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小白山“在宁古塔城西北四百里。清高士奇《扈从录》:小白山,岩岫嵚巇,冰雪夏积”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政略》卷3:小白山山脉“此山脉自长白山正脉分支,

  • 胜金关

    明弘治六年 (1493) 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卫县东六十里胜金关。明嘉靖 《宁夏新志》卷3宁夏中卫: 胜金关 “谓其过于金徙、潼关,故云”。

  • 紫云雲) 台 (臺) 山

    (在今福建明溪县东紫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汀州府归化县: 紫云台山在 “县东南八十里。周围二十里,高十里。其顶上平,有田塘水碓,民居四五百户,腴田数千亩。气候多寒,夏月无暑,每日色岚光互相掩映,则紫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