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泥朴处河。即今俄罗斯境石勒喀河支流涅尔查河。河口为尼布楚城。清康熙《平定罗刹方略》卷4:“索额图等奏言: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,雅克萨系我达呼尔总管倍勒儿故墟。原非罗刹所有,亦非
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南罗东镇。清代名罗东堡。嘉庆十五年 (1810) 置巡司于此。罗东系番语,意为 “猿”。道光 《噶玛兰厅志》 卷 8《杂识》 诗 《罗东道中》 题下注: “生番呼猴曰老懂,是地有大石
在今云南昭通市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乌蒙军民府:乌蒙城在“府东二十里。《志》云,府旧无城, 元初遣兵戍守于此, 因筑土城。寻废。洪武中,土官阿普即元总管府旧址建立府治”。
①隋开皇五年 (585) 改汶州置,治所在广阳县 (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地。六年 (586) 改为会州。②唐垂拱二年 (686) 析益州置,治所在晋原县(今四川崇州市)。辖
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境。《明史·云南土司传》:洪武十八年(1385),“百夷思伦发叛,率众十余万攻景东之北吉寨”。即此。
古地区名。又名於中。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怀王十六年 (前313) 张仪谓楚王曰: “王为仪闭关而绝齐,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。” 《集解》: “商於之地在顺阳郡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定阳县(今山西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、乡宁等县地。后改汾州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改慈州复置耿州,治所在吉乡县 (今吉县)。明昌元年 (1190) 改吉州。
即今辽宁鞍山市西南汤岗子镇。旧属海城县。汤冈子山东麓有温泉。清末,南满铁路在此有车站。民国《海城县志》卷1:“温泉水涌于沸”,故名。
在今湖南平江县东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平江县:石牛山,“山多岑石,其状类牛。又有大寨石,大者可容万人,小者容千人。井泉饶给,可以避寇”。在福建省德化县东部、大樟溪上游以东。属戴云山。海拔 1782
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属洋州。治所在今陕西镇巴县南。大历元年 (766) 移治今西乡县南十五里白湍村。宝历元年 (825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置,治今陕西省镇巴县南。先后属洋州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