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兰县

宜兰县

清光绪元年 (1875) 改噶玛兰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宜兰县。


在台湾省本岛东北部,包括东北部海上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等岛屿,东临太平洋,西倚中央山脉。面积 2137.5 平方千米。人口48万。辖1市、3镇、8乡。县治宜兰市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和泰雅人聚居地。清嘉庆元年(1796年)福建漳州人吴沙率漳、泉、粤移民入垦。嘉庆十七年置噶玛兰厅,属台湾府。光绪元年(1875年)改置宜兰县,属台北府。日占初置宜兰支厅,后升格为宜兰厅。1920年废厅分置宜兰、罗东、苏澳三郡,属台北州。1950年由台北县划出复置宜兰县。南、北、西群山环列,山地、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。兰阳溪流经境内入海,形成扇状的宜兰平原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。农业有“兰阳米仓”之称。主要农产有稻、甘薯和花生等。特产桶柑、金枣、李和茶。太平山森林资源丰富,为本省重要林场之一。沿海渔业、养殖业较发达,盛产鲭鱼、旗鱼、鲣鱼等。矿产有铜、铁、锰、云母、大理石。工业有水泥、食品、造纸、化学和木材加工等。宜兰铁路北通台北、基隆,南达花莲、台东。2号、7号、9号省道经此。苏澳港是国际级海港。名胜古迹有五峰旗瀑布、金盈瀑布、梅花湖、礁溪温泉和开兰吴宅、罗提督兴路碑、仰山书院、杨进士故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亭

    ①在今河北涉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涉县:沙亭“因故沙国为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八年(393),慕容垂遣征东将军平规“攻镇东将军段平于沙亭”。即此。胡三省注:“沙亭在邺西南。”误。②在今河北

  • 天宫寺

    ①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天宫寺乡。明万历《保定府志》卷2定兴县图:东有天宫寺。②在隋唐东都城天津桥桥附近,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。《图画见闻志》卷5载:“开元中,将军裴旻居丧,诣吴道子,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

  • 柏梁店

    一名柏梁桥镇。即今河南鄢陵县西十二里柏梁镇。为通许昌要道。明嘉靖 《鄢陵县志》 卷2《镇店》: 有 “柏梁店”。

  • 南障城

    即今河北井陉县南三十里障城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井陉县图: 东南有南障城

  • 矿岭关

    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玉山县: 矿岭关 “在县西北。又县北有广平、鸦山二隘,路通徽、饶。《南行记》,玉山县北有矿岭、柴门、蜈蚣三关。矿岭道出上饶柴门,蜈蚣道出饶州府德兴县”。

  • 宝井山

   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十里。《旧唐书·穆宗记》: 长庆三年 (823),“移成州于宝井堡”。即此。

  • 孔家冈镇

    北宋置,属溧水县。即今江苏溧水县南四十五里孔镇乡。

  • 鄱阳山

    初名力士山,亦名石印山。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。唐改今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鄱阳县: 鄱阳山 “俗相传谓之石印,即鄱阳山是也”。

  • 俄力思

    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。元代译称纳里速,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。明代撤宣政院建制,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、后藏地区; 洪武六年 (1373) 遣使往阿里招降,八年 (1375) 置

  • 涪陵属国

    即涪陵郡。治所在涪陵县 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邓芝传》: 延熙十一年 (248),“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,芝率军征讨,即枭其渠帅,百姓安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