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方山
一名宝胜山。又名资胜山。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南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2武冈军: 宝方山 “在济川门外。有岩洞八所,一栖真,二上屏,三太保,四朝阳,五迎阳,六芙蓉,七隐仙,八花乳,龙甲、神像皆滴乳所成”。
一名宝胜山。又名资胜山。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南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2武冈军: 宝方山 “在济川门外。有岩洞八所,一栖真,二上屏,三太保,四朝阳,五迎阳,六芙蓉,七隐仙,八花乳,龙甲、神像皆滴乳所成”。
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奉议州: 莲花关,“ 《图经》 云: 在州北,与田州接界处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莲花关“在奉议州北莲花山”。
在今湖南永州市东八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5永州: 秦驰道 “阔五丈余,类今之河道。两岸如削,夷险一致。始皇命天下修道,以备游幸,即此也”。
隋仁寿初置,治所在玄武县 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隋仁寿初置,治玄武县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)。大业初废。
①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北,接桂东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兴宁县:八面山“峭险壁立,延袤二百余里,登之可见郴、衡、吉、赣诸郡。又山中有上洞、中洞及雷家洞, 皆深险,素为贼窟。嘉靖末,‘瑶贼’黄积珠等据险肆掠
宋大理置,属腾冲府。在今云南瑞丽市。元改麓川路。
唐圣历元年 (698) 改武隆县置,属杭州。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。三年 (700)省入紫溪县。长安四年 (704) 复置,神龙元年(705) 改为唐山县。
明初改元可列儿站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南赫勒里河口。明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 “黑勒里站”。后废。
古名大牢溪、拥思茫水、赖溪。在今四川仁寿、荣县、宜宾三县境,为岷江支流。清李元 《蜀水经》 卷4: “江水又东南受越溪。越溪源出简州山谷,南经荣县西北受虎头溪,又东受谷才溪,又东受玉字溪,又东经长山下
又名石桥镇。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引《十国纪年》:“宋伐南唐,吴越亦取其江阴宁远军石桥寨。”
明永乐十一年(1413)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在乌罗长官司(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)。正统三年(1438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