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溪城
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)筑。即今江西大余县东北小溪。明曾迁赤石岭巡司于此。
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)筑。即今江西大余县东北小溪。明曾迁赤石岭巡司于此。
即今江西贵溪县西南上清镇东端上清宫。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,于西晋永嘉年间自汉中移居龙虎山后所建。唐改名真仙馆。宋大中祥符间改上清观。
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五姓湖“分属临晋县、虞乡县界,即古张阳池东西二陂也。……《县志》亦名五姓滩,滩旁有五姓村,因名”。古湖泊名。又称五姓滩。即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北伍姓湖。因其
在今河南南阳市附近白河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南阳府南阳县:石礉“在府城外三里。淯水环流,为一城之胜,礉以御水患而障城郭。向甚坚完,后渐毁坏。今甃石犹存”。
北宋改龙州判官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北三十里。元至正间改为宣慰司。
即今江苏高邮市南渌洋湖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,陆阳湖西,二湖东西相直五里。”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西北,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。世传恩大和尚掷钵于此,赴陈主之召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 掷钵峰“在衡山县西北十七里。下有隐身岩、卓锡泉; 又有船石,其状如船,人经其下,造
即今江苏泗阳县东北五十里里仁乡。清乾隆《淮安府志》卷5:桃源县有里仁集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南阿鲁布拉克泉。何秋涛《朔方备乘》卷10《北徼喀伦考》作“阿鲁布拉克”;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作“阿鲁布扎克”。
北宋端拱元年(988)分广南路东部地置,治所在广州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贺江、罗定江、漠阳江以东地区。简称广东。元至元间废入江西等处行中书省。又作广东路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分广南路置,
即今川、黔境内之赤水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广县:“又有大涉水,北至符入江。过郡三,行八百四十里。”符县即今四川合江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