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岑巩县

岑巩县

1930年改思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。据《清一统志·思州府》:岑巩山“在府城西二十里。峰峦层叠,连亘百里”。县因岑巩山为名。按:岑巩,侗语意为大山。


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 1479 平方千米。人口21.2万。辖4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思旸镇。元置思州安抚司,至元十七年(1280年)前一度治清江(今县);后改安抚司为宣慰司,属湖广行省。明洪武初仍为宣慰司,治都坪峩异溪长官司地(即清江)。永乐十一年(1413年)改为思州府,属贵州布政司。隆庆二年(1568年)至万历五年(1577年)曾迁平溪卫(今玉屏县)。清不改。1913年废府置思县,属黔东道(1914年改名镇远道)。1923年直属于省。1930年改名岑巩县。1949年属铜仁专区,1950年划入镇远专区。1956年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1958年并入镇远县,1962年析出复置。地处黔东低山丘陵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甘薯、油菜籽、花生为主。有水泥、发电、化肥、酿酒、印刷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思州石砚闻名全国。岑石、岑洋公路斜穿县境。名胜古迹有回龙寺和文笔塔,明代思州宣慰司副使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麻涌村

   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麻涌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贤良寺

    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建,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胡同。本怡亲王故邸,舍为寺,世宗宪皇帝赐名贤良寺。乾隆二十年 (1755) 移至冰盏胡同。

  • 乍丫宗

    原西藏地方政府以察雅县设乍丫宗。治所在今西藏察雅县东。1960年复改察雅县,移驻烟多。

  • 砂巷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金人以十万兵攻海州,“时 (李) 宝帅海舟水陆并进,抵城北砂巷,胜率众合宝军大破之,斩首不可计,堰水为之不流”。

  • 平远砦

    北宋置,属通远县。在今甘肃环县北七十里。金以后废。

  • 遄台 (臺)

    亦名歇马台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故城宫城西南一里余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年 (前522),“齐侯至自田,晏子侍于遄台”。即此。

  • 扫谷水

   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太原府阳曲县:扫谷水“在府西北三十里, 出府西北百二十里之扫谷,南流出天门谷, 入于汾水”。

  • 兰津

    又称兰仓津、仓津。为古渡口。在今云南永平县与保山市间的澜沧江上。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孝武时,通博南山,度兰仓水、耆溪,……人歌之曰:汉德广,开不宾,渡博南,越兰津,渡兰沧,为作人。”

  • 山鹿县

    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)置,为阐熙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南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入长泽县。

  • 挂榜山

    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西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3横州: 挂榜山 “在永定县南二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永淳县: 挂榜山“县治西北隅。城环其上,石壁临江,亦名屏风山。下有珠崖,俯临水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