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巫山十二峰

巫山十二峰
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官渡河注入长江处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7夔州:十二峰“在巫山。曰望霞、翠屏、朝云、松峦、集仙、聚鹤、净坛、上昇、起云、飞凤、望龙、圣泉”。分布于江南北,各有六峰。宋苏辙《巫山赋》:“峰连属以十二兮,其九可见而三不知。”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十二峰者,不可悉见,所见八九峰,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。”


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巫峡两岸。系峡中名胜,古人诗有“放舟下巫峡,心在十二峰”之语(清许汝龙《巫峡》)。十二峰名:登龙、圣泉、朝云、望霞、松峦、集仙、飞凤、翠屏、聚鹤、净坛、起云、上昇。北岸六峰,沿江屹立,南岸六峰,仅见飞凤、翠屏、聚鹤三峰。望霞峰(即神女峰)最为纤丽奇俏。因它每日第一个迎来朝霞和最后送走晚霞,故名。又因峰顶兀立一石柱,宛若少女,亭亭玉立,被视为神女化身,故又名神女峰。刘禹锡《巫山神女庙》诗:“巫山十二郁苍苍,片石亭亭号女郎。晓雾乍开疑卷幔,山花欲谢似残妆。”在古代神话中,相传神女乃西王母的女儿,名瑶姬,曾助禹治水,博得后人尊祀。《巫山县志》云:“赤帝女瑶姬,未行而卒,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。”今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有授书台,传即神女授书夏禹处。城东原有神女庙,后改凝真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沅县

    秦置,为黔中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南常德市。西汉属武陵郡。东汉为武陵郡治。隋改为武陵县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“沅水又东径临沅县南。县南临沅水,因以为名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常德市西。以南临沅水得名。

  • 阳梁聚

    即春秋宋杨梁邑。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三十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睢阳县:“有阳梁聚。”

  • 十字火礁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永暑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十字火礁或西北调查礁。1947年改名永暑礁。

  • 白隔隘

    在今福建永春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永春县:“白隔隘在县东北三十里,路出仙游。”

  • 柏泉山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汉阳军: 柏泉山 “在汉阳县西北。山下有景德寺,寺有井,古柏根蟠其中”。

  • 混同江

    古今所指不一。①指今吉、黑二省之松花江。《辽史· 圣宗纪》: 太平四年 (1024),“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”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,混同江亦号黑龙江。”②指今黑龙江省东部之牡丹

  • 猪塘保

    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七十四里朱堂店。北齐于此置高安县。

  • 崇庆州

    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改崇庆府置,属成都路。治所在晋原县 (今四川崇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新津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初省晋原县入州,属成都府。清不辖县。1913年改为崇庆县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

  • 天星湖

    在今浙江嘉兴市天星湖弄一带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:天星湖“在嘉兴县东。旧传亦系秦始皇掘地为冰之所,水草不生,亦一异也。又名天心湖”。今堙。

  • 碧落山

    在今江西高安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瑞州府高安县: 碧落山 “在府治后,下临井邑,尽在目中。一名凤凰山。山后有五龙冈,前临蜀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瑞州府》: 碧落山“相传唐武德时,应智顼刺郡,凤凰集此,